照片《挟尸要价》的作者、年轻记者张轶于本月22日逝世,引发一片痛惜,而他关于“建立溺水救助或遗体打捞制度”的倡议尚未变成现实。恰恰这时,浙江温岭一对情侣跳河自杀,当地民间打捞队再次出现“挟尸要价”,更激起了社会关注。
与当年的一片谴责之声相比,这次很多网友进行了更多的理性思考,认为温岭打捞队“要价”现象背后有深层原因。而e哥也认为,两次事件性质有很大不同,切莫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批评民间打捞队,而更应该关注的,则是应尽快建立健全民间救援机制。
对于这次“挟尸要价”,许多人批评打捞队不应该乘人之危,更有甚者,认为这种行为是道德的沦丧,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谩骂。
但也有许多网友评论说,这些民间“捞尸人”是否有义务来给别人“捞尸”呢?要知道,捞取尸体并非易事。如果说有好心的、有技术的人志愿站出来,那么这就不是问题。而关键问题是,当时找不到这样的人,警方能力也有限,只能求助于民间打捞队。
再退一步讲,有多少人愿意打捞尸体?这是一份普通人心理上无法承受的工作。
e哥当然希望那些打捞队高风亮节,能够免费义务打捞,但是,如果人家不愿意,希望收取经济回报,在当时的情况下,难道没有一点合理性吗?如果这时候一味指责,那么,请问指责的人,你敢吗?你能吗?你会吗?
当然,对于“捞尸人”开价1.2万是否合理倒值得商榷,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正是说明当下民间救援的无法可依,导致救援者有可能“信口开价”。
其实,在欧美国家,民间打捞机构是大量存在的,并且也是有商业利益的,但这种形式的存在有法可依,正规化、透明化,这也是现实的需要,无关道德。
近年来,河道漂尸、驴友失踪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方面需要公安消防等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精力,有时甚至力所不及;另一方面,也在呼唤更加专业的民间救援机构的出现。这种民间救援组织如能“自愿”最好,如以商业形式出现,也无可厚非。
《挟尸要价》的作者张轶生前曾说过他希望全社会关注“高价捞尸”现象,尽早建立溺水救助或遗体打捞制度。对于这样美好的愿望,e哥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对民间救援加以扶持和规范,使民间救援扩散化、正规化,来帮助更多需要救援的人。(新华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