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电科院童小忠劳模工作室成员为主完成的“汽轮机配汽特性研究与优化”荣获浙江省电力公司2013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至此,该院汽机专业团队已连续5年荣获一等奖。
宝剑锋重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方的努力,更是该院发挥劳模工作室创新引领作用结出的累累硕果。
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工作效率
创建于2011年4月的童小忠劳模工作室成立之初便确定了以解决现场疑难问题为根本,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科技创新,开创了劳模引领与科技创新团队、专业室相结合的新局面。
身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和技术专家的童小忠,同时也是浙江省电力公司“大型汽轮机监测与诊断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负责人,他向笔者介绍说:“我们依托早在2010年成立的创新团队,统筹调配专业技术室陆续购置的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以及各级别科技项目的科研经费,结合前沿技术研究及自身实际,规划并实施未来几年的研究计划和技术攻关课题,重点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一系列创建举措将原本的散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造就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对于电科院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团队的运行效率就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劳模工作室指导下形成的团队负责人制定战略规划、核心成员负责技术研发、一般成员负责具体实施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紧跟劳模和专家的步伐,创新了科研机制、提升了工作效率,工作室每年均有科技成果获得浙江省电力公司或浙江电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
如何使年轻人快速、全面的成长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最高的支撑机构,浙江电科院一致注重人才的培养。
童小忠劳模工作室形成的以项目为纽带、以现场为平台、以交流为支撑的导师带徒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机制,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及劳模讲堂、专家讲坛、技术沙龙、论坛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率,迅速建立起一批中青年专家队伍。2011年,该工作室又新增浙江省电力公司专家1名,目前共有9名国家电网公司技术人才,其中五级以上5名。还有浙江省电力公司首席专家4名,首席工程师1名。
劳模工作室核心成员、34岁就成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首席工程师的张宝谈到人才的成长颇有感触:“工作室依托具体的项目,立足现场,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才能,为人才发展提供了一切可能提供的机会。”
人才的成长也使工作室及创新团队的发展相得益彰。工作室搭建的广阔舞台上好戏连连。
帮助发电企业联合攻关解决的20余项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为浙江电力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国家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工作室的荣誉墙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奖章。
打造劳模文化促进创新发展
童小忠劳模工作室的创建,展现了新时代劳模的风采,不仅让劳模实现了自我价值,更积极促进了员工学习劳模、岗位成才。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只有让劳模的“个人光环”照亮身边更多的人,才能使劳模技能和劳模精神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承。
该工作室成立以来,该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劳模工作室创建来打造其独具特色的劳模文化,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通过开展宣传劳模工作室典型事迹,营造学习劳模的文化氛围;通过劳模工作室荣誉上墙落地,形成崇尚劳模的文化制度;通过组织参观劳模工作室等活动,促进争当劳模的文化实践。
工作室的创新带来了荣誉,攻克了难关,更为专业的发展拓展了方向。汽机专业在做精发电厂服务的同时也持续加大了电网支撑的力度。近年参与完成的“浙江电网原动机及调速器建模与参数辨识”项目研究成果为电网原动机及其调速器建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手段。并按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深入研究百万千瓦汽轮机汽门快控技术,增强电网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身为劳模,就要争当勤于学习的领跑者,争当艰苦奋斗的排头兵,争当敬业奉献的顶梁柱,争当用于创新的弄潮儿。让工作室的小家勇攀高峰,让企业的大家蒸蒸日上。这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劳模工作室“掌门人”童小忠的话语间透着一股当仁不让的英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浙江电科院童小忠劳模工作室的创建已日益成为打造该院劳模文化的催化剂,成为引领该院员工提质增效的新标杆,驱动着该院在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