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流域还生活着大象,这在现在看来是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所导师唐建军博士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说明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生态情况一直在发生着变迁。
全球变暖,这种趋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改变。在这样一种几乎不可扭转的趋势下,我们的自然界如何变化呢?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海洋系统会不会做出响应?日前,省科技馆邀请到唐建军博士、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博士胡水金以及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生物学科负责人杨远方,与大家聊“生态一线天”的话题。3位生态学方面的专家,用实验证明了全球变化的走向等专业科学生态问题。
暖趋势下的生态改变
“你能想象,四千多年前有数据表明黄河流域有大象吗?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我们周边的环境影响其实是很大的。”在唐建军看来,人类的文明五千年,始终在变化过程中。
在地质史上,全球变暖也许只是一个很小的改变阶段。地球上的生物、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海洋体系会不会作出响应等等问题需要科学家进行研究,来做观察、预测。
“二氧化碳”的生态惊奇
唐建军说,几十亿年下来,我们所居住星球的生态环境,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以全球变暖为引子,我们可以顺藤摸瓜了解一下“二氧化碳”、“植物”、“菌”的关系。在实验中,这些“关系”又会被剖析出什么样的生态惊喜?
“整个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含碳量最高的就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胡水金介绍,为了了解“二氧化碳、菌生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胡水金和他的团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田间到实地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高二氧化碳情况下,菌根分解非常快。”胡水金介绍,“在二氧化碳增加后,植物生长速度也会加快了,这样就可以促使菌根增加。增加菌根的目的是刺激复生菌的生长。这对植物本身、菌根都有利。”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我国农田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化肥来灌溉。可是很多时候化肥的利用效率非常低。“我们平常用吸取的氨氮(水体中的营养素),一下子让细菌氧化,容易流到水里去,从而导致人患上癌症。”胡水金还表示,如果将来能控制住氨氮,将会降低氨氮对大气的污染。
- “3346”绿化提升工程已种植各类苗木20多万株
- 金华九峰职校如同生态园 吸引中小学生前来夏令营
- 人杰地灵生态文明 “风情小镇”环溪村
- [黄河新闻网]人杰地灵生态文明 “风情小镇”环溪村
- 富阳湖源乡干部组团包干 项目带动做强产业做美环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