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他们告别城市,甘愿躬耕乡野,当起农民致富的帮手和高参;
10年间,他们穿梭山林,在浙江大地吹响进军现代农业的号角。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10年来,在浙江,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不求名利、不计得失,播撒技术、帮扶农民,为浙江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谱写出一曲曲动人乐章。
科技使者下乡来
贝亚维没想到,一别西子湖就是10年。
2003年,贝亚维毅然报名到云和县“小西藏”之称的云丰乡担任科技特派员。10年来,她引进高山蔬菜栽培等技术32项,培育示范户及科技“二传手”158户,使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98元增长到2012年的8000多元。
一个3600人的乡村每年增收2000多万元,相当于每人钱包里多了6000多元。犹如“梦想的使者”,科技特派员走到哪里,就把那里的农民增收梦想熊熊燃起,把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升得更高。
这就是科技特派员的力量!
伟大的实践源于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创新。
历史的镜头推向2002年深秋。彼时,全省还有361个乡镇农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20万人居住在浙西南山区的深山、远山和高山……浙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贫困地区一个也不能掉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上任不久,便提出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序幕由此拉开。
2003年4月8日上午8时,我省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踏上各自的征程。他们来自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所等国家及“省”字号高校科研院所,他们平均年龄仅38岁。
2005年,我省正式全面推开科技特派员制度,乡乡都有一名科技特派员。2008年,根据县域经济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建立省法人科技特派员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浙江,科技特派员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科技特派员工作被列为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指标。各级党委政府也都建立了主要领导联系科技特派员制度。省、市财政和大部分县(市、区)都设立了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10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1.41亿元。
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行政关系、职务、待遇等保持不变,工资、奖金、福利从优等。每年表彰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各市、县(市、区)和派出单位也制定了相应鼓励措施,磐安县、青田县还设立奖励基金进行重奖。
目前,我省已逐渐形成“市场+机制+项目+载体”四位一体的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具有浓厚浙江特色的重要抓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0年来科技特派员牵头或入股兴办农业科技企业432家,建立利益共同体1623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二传手”,被誉为“永远不走的特派员”。
论文写在田野上
如果农业、农民插上科技的翅膀,能飞多高、多远?
权启爱有足够资格回答这个命题。
10年前,63岁的权启爱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成为磐安县双溪乡的科技特派员。上任第一天,看到当地茶园人均茶叶收入仅400元,他当即立下“人均一亩茶,人均增收3000元,完不成不退休”的“军令状”。
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双溪乡茶叶种植面积6100亩,达到了人均一亩茶园,人均增收1800元,终于摘掉了“贫困乡”的帽子,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权启爱说:“3000元目标还没完成,争取2015年前交上满意答卷。”
“农民增收离不开科技,现代农业就是科技农业。”这是权启爱用实践作出的解答,也是科技特派员的最大意义所在——它为科技与农业、农民在浙江找到最直接、最有效的结合载体,科技特派员把研究论文书写在广袤田野上,把科研成果直接送到农民家里。
把论文写在田野上,在浙江科技特派员的实践中,这句颇具诗意的形象概括,已经形成一系列充满理性的成熟操作模式——“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种养大户+农户”。所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授人以渔,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派驻缙云的科技特派员白堃元,是“科技特派员+种养大户+农民”模式的典型,他以派驻地胡源乡为重点,通过培育一批种养科技示范大户,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了周围农户致富。8年中,胡源乡茶园面积增加62%,产量增加68%,产值增加167%,茶农人均增收242%。2011年,缙云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论文写在田野上,幸福淌进农民心。从2003年起,省中药研究所俞旭平入驻淳安县枫树岭镇担任科技特派员。他建立中药材种苗基地和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中药材地方标准,举办百余场培训班,引进加工设备创办中药材加工厂,帮扶枫树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全镇中药材总收入增长了近6倍,占农业总收入约四分之一,成为全省闻名的“中药大镇”。
据统计,过去10年,浙江省市县三级共派遣科技特派员10443人次,组建法人科技特派员25家,选派省团队科技特派员354个。科技特派员牵头实施科技项目9515项,创建科技示范基地120多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户34073户,支持发展农业企业432家,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204.1万人。
而今迈步再跨越
春华秋实,10年回眸。
多少次,65岁的白堃元头戴草帽,高挽裤腿上山下垄,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奔波在崎岖的山路间,无怨无悔地进行着“胡村实践”;
多少次,江建铭夜不能寐,从一开始的激情昂扬——“既然去了,就好好干”,到驻村后的无数次感动——“没想到农民对我这么热情,必须好好干”,到后来的义无反顾沉下去——“没想到党和政府给予我如此高的荣誉,唯有好好干。”
一个个感人故事中,人们看到的是科技特派员的无私奉献、看到农民钱袋子更加殷实,更看到了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的水乳交融。
如今,在浙江农民的心目中,到了季节该种什么、种植过程中怎么施肥、市场行情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问问科技特派员去”!
每当科技特派员们来到驻地,得到消息的农户们都会第一时间前来招呼他们到家吃顿饭。在农民心目中,特派员就是知心朋友甚至家人。一批长年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优秀科技特派员,被授予了荣誉村民称号。权启爱就两度被评为“感动磐安十大人物”,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在泰顺黄桥,首批科技特派员、原浙江林学院邵志鹏博士2003年4月下派到这里因公殉职后,乡亲们为纪念他而特意植下了纪念林——“邵博林”。
十年弹指一挥间,而今迈步再跨越。在创新中建立的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也在不断创新中释放出更强的发展能量。
就在最近,省委书记夏宝龙又专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作出批示,并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创造更好条件,采取更多倾斜政策,让更多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不断攻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难点、难关、难题,把更多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新的探索仍在进行中:重新组建和选派团队科技特派员;试行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科技特派员考核评价制度……
风正一帆悬,任重而道远。科技特派员,愿你们在浙江大地播撒更多科技的种子,为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结下更加丰厚的果实。
- 浦江:农民诗词入雅集 《月泉诗丛》正式首发
- 浙江省德清县“农民钢琴馆”【高清】
- [荆楚网]老外机器种地老农发"农场梦" 村民土地入股分红
- [广西新闻网]农民“开着机器种地” 构思“家庭农场”蓝图
- [广西新闻网]农民“开着机器种地” 构思“家庭农场”蓝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