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祝洁炜 通讯员方序 制图陈骁 爸爸妈妈手牵着蹒跚学步的宝宝,遇上一级台阶,爸爸妈妈用力把手往上一提,小朋友把腿一缩,轻轻跃上,伴随着一阵咯咯咯的欢笑声,这无疑是世间最美好的画面之一了。不过,在浙医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伟栩看来,这个动作存在不小的健康隐患,它可能造成手臂的桡骨头半脱位,民间俗称“牵拉肘”,这在5岁以下的孩子中很多见。
“牵拉肘”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昨天傍晚,爸爸带着三岁的彤彤在小区花园里散步。玩着玩着,彤彤突然扑倒在地,爸爸赶紧伸手一把将孩子拉起来。没想到,彤彤哭得更凶了,坐在地上,左手臂弯曲,右手握着左手的手腕。“男孩子要勇敢,跌倒马上爬起来。”爸爸以为孩子是故意在耍赖,再次伸手去拉,结果一碰彤彤的左手臂他就狂哭。
爸爸只好把孩子抱起,彤彤才停止哭闹,但两支手臂依然保持原先的姿势,并且拒绝别人触碰他的手臂。这时,爸爸才觉得,孩子看上去不像是装的,赶紧打了一辆车送孩子去医院。
到了医院骨科,医生详细询问了情况,并且检查了手臂的相应部位,确诊为“桡骨头半脱位”,而病因就在于彤彤爸爸的那一拉。“我只是轻轻拉了一下,怎么能把骨头都拉出来了?”彤彤爸爸纳闷了。
浙医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伟栩说,这与孩子的桡骨头发育结构特点有关。5岁以下孩子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桡骨头和桡骨盖的直径差别不大,环状韧带也比较松弛,稍加外力影响,桡骨头就会从环状韧带中脱出,形成半脱位。
临床上,5岁以下的孩子出现这种的情况很多见,尤其是2岁-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走路的阶段,家长牵拉孩子的机会较多,发生率也较高。比如,年轻父母搀着孩子走路,遇到台阶时父母突然提起孩子的手,或是孩子摔倒在地,父母抓起孩子的手一把拉起,有时候,如果给孩子穿脱衣服时动作太粗暴,也可能造成桡骨头半脱位。“由于多见于手臂突然受到牵拉的情况,因此通俗成为‘牵拉肘’”。
专家不建议家长自行复位
孩子一旦发生“牵拉肘”,家长如何第一时间自我判断?李伟栩介绍了一些方法。首先,在孩子出现不适前,通常大人曾经做过牵拉孩子手腕的动作。患儿的前臂不能自行抬举或屈曲,如果旋转手臂,患儿会感到疼痛,忍不住哭喊。同时,在患儿的手肘桡骨头处轻按,会感觉到明显压痛,拒绝家长再次触碰。如果脱位时间长了,患处还会出现肿胀。
治疗“牵拉肘”的办法很简单,不需要手术,也不需要上石膏,通过简单的手法复位,有经验的医生就能使患儿脱位的桡骨头瞬间归位。一旦归位,疼痛立马消失,手臂功能也马上恢复正常,患儿立即可以自如转动手臂,也可以伸手抓取高处的物件。“尽管网上也有一些方法教家长自己给孩子做手法复位,但我不建议这么做。”李伟栩说,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不懂医学的父母亲来说弄得不好非但不能复位,反而造成周围组织进一步的损伤。而且,如果孩子之前跌倒过,除了桡骨头半脱位,可能还有骨折等其他损伤,没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自行复位可能加大伤害。如果幼儿出现“牵拉肘”现象,应该立刻去医院骨科诊治,由专科医生检查和进行手法复位。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出现过一次“牵拉肘”,以后会不会反复发?李伟栩说,“牵拉肘”和脱臼有点区别,只要复位成功了,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不过,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一旦出现过“牵拉肘”,就说明他的桡骨头本身就容易脱位,以后发生的几率也会比其他孩子高一些。
因此,一旦孩子出现过“牵拉肘”,平常家长就尤其要当心一些。比较安全的方法是,在拉孩子的时候,要拉他的上臂;一岁左右的宝宝学走路时,家长最好把两手放在他的腋窝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