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市城管内河管理处在江东新河(彩虹南路至舟孟南路段)启动了一项新的内河治理技术:
往河里投入天然无机惰性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帽封剂,在河底淤泥上层形成钙化密封层,把河水和河底泥分隔开,并把河底泥牢牢固定在河床上。这样,河底泥中的毒素和有害有机物就被固定住,无法随着河水泛起。
昨天上午,内河管理处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宁波市涌泉排水检测有限公司,对实验段的治水成果做了一个抽样检测。
检测结果:实验段河水的能见度30厘米,其他河段不到10厘米,颜色也比其他河段清澈不少。经过技术指标分析,造成河道污染的几个主要元素,比如COD(化学需氧量)、TP(总磷)、SS(悬浮物)等技术指标,相对于新河其他河段的水质,都出现了50%以上的降解改善。
事实证明,这种密封河底泥的技术,对治理内河有效果。
可是单单封住了有害物质,能不能化解有害性呢?
内河管理处的专业人士说,其实这层钙化密封层对那些有毒有害物质起到了物理隔离和生物稳定的作用,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转化为低毒性、低迁移性、低溶解性的物质,减少受污染底泥中污染物量。
“用一个形象点的说法,就是把这些有害物质装进一个密封罐中,在厌氧的环境下,微生物会分解有害物质。”
不过,现在还说不准这个过程要多少时间,内河管理处将持续跟踪。
河底泥里有什么?
市城管内河管理处的专业人士介绍说,河底泥里的有害物质包括了河道底部浮泥上泛后和河水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雨水下水管会带来的污泥、污水、垃圾,岸上还会有被破坏的植物、钓鱼、捕鱼、电鱼、丢弃垃圾带来的垃圾等。
有毒物质则是河底泥中的重金属、氮、磷和有机物质等污染物。
当河道承载的污染大大超出了本身生态系统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出现问题,因此,盛夏时节,内河也比较容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暴发的现象。
现在内河管理处在新河试验的情况将作为一份参考依据,接下来,将看看这项新技术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并打算在其他各种河道内设立实验段,看看推广效果怎么样。
如果一切顺利,今后宁波内河水质治水,很可能会推广这种新技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