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1日讯 我们身边的电梯为何屡屡出现险情?该如何对症下药根治“电梯病”?连日来,本报关于电梯安全的系列报道在杭城市民中引发热议,同时也引起了我省电梯质量技术安全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昨天,省质监局专门针对本报读者近期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召集我省电梯专家进行了权威解答。
【焦点一】为什么近期电梯事故会如此频发?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主任李忠说,在杭州,电梯致死事件不多,但困人事件比较多。
截至去年底,“96333”共接电话47016个,电梯应急处置5491起,其中困人2419起,故障3072起,指挥解救被困人员5186人。
李忠认为,近段时间电梯事故密集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增长量提高。杭州每年的电梯增长量是6000台至8000台,所以电梯故障的绝对数就相对较高。
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刘乐雄说,我省是电梯大省,截至2012年,全省在用电梯总量达22.7万台,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保有量位列全国第三。
近6年来,全省发生的电梯事故中,因维保人员违章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占40%;因乘客违反安全乘梯规定、处置不当引发的事故占30%;因使用管理不善、电梯带“病”运行引发的事故占25.0%;因安装人员违章作业引发的事故占5.0%。
按使用环节事故的发生场所分,以工厂企业载货电梯发生死亡事故最多(占50%)、其次为住宅小区(占30%)、医院学校(占10%)、商业办公楼(占10%)。
而电梯事故频发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使用电梯的人在增加,但不少人没有养成良好乘梯习惯。
“你善待电梯,电梯才会善待你。”李忠说。
【焦点二】为什么我们的电梯十多年就状况频出?
记者经过几天的调查,发现杭州有不少服役年龄超过10年的“高龄”电梯伤痕累累,面临退役。但为什么国外一些古建筑的电梯使用了上百年却还在运转?
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电梯检验所所长毛晓松解释:电梯的成本会影响到电梯运行的可靠性。“从国外进口一台电梯需百万元左右,而国内生产的电梯仅需二十多万元,其制造成本是不同的。因此电梯设计的冗余度、选材方面也不同,这也将影响电梯运行的可靠性。”
毛晓松说,全世界电梯的安全标准都基本相同,我国也不例外。国外一些古建筑里的电梯外壳尽管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其机械和电气部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磨损的增加,肯定需要周期性地更换。
“而我们的电梯维保市场由于竞争激烈,有些维保价格偏低,造成维保不到位,也容易导致电梯故障增多,维保不到位是引起电梯故障的主要原因。”
“任何设备只要能够正确使用、定期专业维护,都能延长使用寿命。”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服务工地管理部高级经理李强说,“按照电梯实际使用情况,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维保和检修,及时排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部件损耗、老化,并进行相应的更新改造,避免电梯‘带病上岗’能够有效预防电梯故障,进而延长电梯使用寿命。”
【焦点三】为什么电梯维保乱象难以根治?
既然维保对电梯安全如此重要,为什么有些电梯会存在维保不到位的现象?
毛晓松说,维保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钱的问题。有些物业为了省钱,付给维保单位的钱少了,维保的质量也就打折扣了。
李忠说,电梯维保分为“小保”和“大保”。“小保”一般就是国家规定的15天一次的维保,主要工作是检查、润滑、调整、清洁。“大保”就是除了“小保”之外,还要负责大修,比如换配件。
“像医院电梯的维保费用一般是每年1.2万元至1.5万元,这是‘大保’;而小区物业的维保费大多数是每年三四千元,低的只有2000元,这些钱有时连‘小保’都要打折扣。”李忠说。
刘乐雄认为,电梯是大家的共有财产,电梯的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举措】
强化电梯维保安全监察推动老旧住宅电梯改造
针对部分电梯维保单位通过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严重影响维保质量的情况,2009年,省质监局就颁布了《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规范》,有效遏制了电梯维保“挂靠”和施工“游击队”等违规行为。
针对一些维保单位资源条件持续保持差、质量管理乱、维保质量低的情况,省质监局出台了对电梯维保单位实行分类监管的政策意见,强化电梯维保退出机制,规范电梯维保行为。
2011年至今,全省共排查电梯生产使用单位12526家(次),发现安全隐患6581项,撤销或提请总局吊销许可14家,注销许可4家,暂停维保许可资格5家。
针对老旧电梯故障多发的现象,从大修改造经费的筹集和风险评价实施两方面推动老旧住宅电梯大修改造工作。
制定出台了电梯风险评价省级地方标准,正在起草电梯主要部件判废省级地方标准,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开辟用于电梯大修改造的维修基金审批快速通道。
目前,杭州等地已逐步形成了老旧住宅电梯以风险评价为基础、以政府协调为重点的电梯安全大修改造保障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乘梯安全,我省将尽快出台关于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总结和固化我省电梯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乡镇(街道)属地管理、企业(业主)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电梯多元共管格局,形成监管机制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我省电梯质量和安全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