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3日讯 (通讯员 富岑滢)5月28日,家住萧山杭二棉社区的李航永终于把自己的小型箱式车开进了社区,“咱们小区‘先天不足’,以前空中电线密密麻麻,
稍微高点的车子一进来就很危险,生怕拉断电线。现在好了,改造后的电线都从地下走,又安全又好看,还方便。”
李航永的感慨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老城区刚刚建设早期商品住宅,在“自行车大军”压马路的背景下,住宅楼都附有一排自行车棚,并与住宅楼主体分开。“那时候谁家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已经是很风光的事”,李航永回忆着,“谁会想到要给车棚埋个电线通道,留着给电动车充电。”
情况在10年后发生了变化,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原先的车棚设计却成了小区的“胎里疾”。李航永说:“为了充电,我们只好从住宅楼里往车棚悬空的接电线,基本上都是每户一线”。时间一长,电线密布在小区上空,伴着绝缘层脱落等老化现象,被风一吹,发黄的电线摇摇晃晃。
这样的情况被参加老小区综合改造的萧山供电局看在眼里。为了排除老小区用电安全隐患,该局一面摸查这种“胎里疾”存在的范围,另一面对接地方老小区整治办公室,按进度、排计划逐一对存在上述用电“胎里疾”的小区进行用电改造。去年9月,该局首先调研老小区车棚实际用电需求,经过专家“会诊”,统一选用2.5毫米单股铜芯线作为标准电线。随后从所需居民的电表表后隔离开关处接电线,按一定的户数集中后通过PVC管道将线路沿墙下楼,并在道路上开槽埋管至车棚侧。最后,按照用户的需求将电线从车棚墙上开槽埋设或上墙引入。如此一来,为车棚供电的电线就从“空中飞”变成了“地下走”,老小区的空中“蜘蛛网”也一去不返。
“不到一年时间,小区里大变样,看着心里也舒坦。”看着露出新颜的小区,李航永乐呵呵的。据了解,包括杭二棉社区在内,至今年5月,萧山供电局已经完成了老城区121幢老居民楼的用电“胎里疾”改造,并将在下阶段配合老小区综合改造进度,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