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贺村镇村歌广场搭建决赛主舞台。黄水福摄
“看,我也来摆个Pose!”在一旁观看阿姨们排练村歌《谜一样的廿八都》的小朋友张伊莹,也学得有模有样的,比比看谁跳得好。黄水福郑惠摄
浙江日报江山6月3日电一路走来,且行且歌。
大赛将至,浙江日报与江山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首届村歌大赛决赛地——贺村镇,村歌广场已近完工,音响及LED视频正在调试。
贺村,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试点培育镇之一。
是村,又是城市。是城市,分明又是村。“我们是一个叫‘村’的小城市。”当地老百姓的一句戏言,道出了贺村人的“小城市梦”:工作在城市,生活在田园。
“这里有鸟语花香,这里有蛙鸣蝉唱……我们是小小的城市……”初夏,听着《小城贺村之歌》,记者陶醉其中。
快与慢
贺村人大多居住在江贺公路两侧,有一种声音他们每天都听,那是大卡车从门前驶过的声音:唰!快速而沉闷,感觉像是脚底下传来的。
这就是贺村的节奏。
唰唰唰……当节奏明显加快时,记者拉开窗帘一看,哦,天亮了,周边的村民骑着电动车,潮水般涌来,进企业上班,本地村民也打开店门迎客,又一天忙碌的工作开始了。
早上7时,何军来到江山和木板业有限公司,此时他是公司董事长。了解前一天的生产销售情况、签发票、布置当天的工作……1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何军随即驱车来到狮峰村办公大楼,转眼他又变换角色,成为狮峰村党支部书记。其他5个村干部也都处理完自己企业的事,陆续来到。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下组建村集团公司的事,大家都说两句吧。”何军开门见山,招呼大家商议村务,办公桌上,摆着崭新的村庄发展规划图。
简短的会议后,何军又三步并两步来到街上一片老房子前,评估公司的人已在等候,尽快评估,然后拆迁,村民就能早点住进新房。
一天下来,在何军身上,记者感受到了工作的快节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卡车唰唰的节奏慢了下来,贺村人又恢复了田园般的慢生活。
找块稍微大点的地方,打开手机里的音乐,女人们就跳起了排舞。理发店的姑娘瞄了几眼,偷闲也加入队伍扭起来,直到有人问:“这里还理发吗?”她才蹦跳着回到店里。
这时候,何军成了邻家兄弟。江边柳梢下,他和一班人吊起了嗓子,飙起了高音,村歌《狮峰雄起》是他的最爱,要比赛了,他还得再练练。夜渐深,街边的大排档热闹起来,一两瓶啤酒,三四个小菜,有儿时的伙伴,也有新交的朋友,吹牛当然是少不了的……
在贺村,城市的快节奏和乡村的慢生活,结合得很自然。
新与旧
每次经过贺村汽车站广场,记者都被那里密集的人群吸引。
这次,记者终于忍不住来到他们中间,尝试着用江山话和他们搭讪,他们却一脸茫然,听不懂!换了普通话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来找工作的,来自贵州、江西等地,而来这里招工的企业工作人员,显然也是外地人,只有普通话才能在这个广场上交流。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人才市场,每天都有很多人。
是什么吸引着“新贺村人”?
从江对岸回望,绿树掩映中一排排新房让人眼前一亮,为“新贺村人”准备的18层公寓楼已结顶,还有占地60多亩的现代化小学……唯独镇办公大楼显得颇为老旧寒酸: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办公楼,两三个人挤一个小办公室,还时而出现顶层雨天漏水、窗缝进风现象。
“镇办公楼可以简陋,但集镇建设、事关民生的东西不能省,该花就花,不留缺憾。”贺村镇党委书记张志军告诉记者,小城市建设不是形象工程,不是政绩工程,发展小城市,目的就是要让新老贺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自2010年被列入省首批小城市培育工作试点镇以来,贺村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投入大笔的资金,建设现代化小区,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新贺村人”祝华炳在贺村小学任教好几年了,如今已在当地买了房。他说:“我们外来教师都觉得学校的小环境,贺村的大环境好、居住舒适,我们把贺村当成了家。”
便民服务中心和人才劳动力市场,江东新城市政配套设施和路网建设,老城区改造,莲华山工业园职工公寓小区,贺村医院迁建、贺村第二小学及两个幼儿园的建设……新一年,新的项目又摆在张志军那张旧办公室的桌上。
变与不变
吴作牛庄,贺村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乐。一般人只知这里牛肉烧得好,却不知店主人跟贺村牛市有着很深的渊源。
贺村自古就是浙、赣、闽边区最大的耕牛交易市场,吴作成家6代人做牛的生意。随着时代的变迁,贺村牛市日渐衰微,从贩耕牛到贩菜牛,再到宰牛、养牛,吴家人都没离开过牛,哪怕是开农家乐,也离不开牛。
牛庄门前是一头牛的塑像,牛庄取名吴作,是来自吴作成的名字。看来,这里经营的不只是牛宴,还有贺村的牛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年闹猛的牛市场,眼看就要被现代建筑淹没。贺村镇党委、镇政府顺应民意,决定在这“遗址”上,建一个牛市博物馆,留住贺村的记忆,彰显贺村人勤奋刻苦、善抓机遇的精神。
“城市不应该只是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还应该有灵魂,所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贺村特别重视内在文化的传承,精神家园的建设。”翻开城市规划图,张志军说出了贺村发展的变与不变。
在贺村,牛市场、白鹅市场、木材市场的每一次变迁,都将留下标记,古村落、古县城也将得到保护。除了这些静止的记忆,贺村还特意让这些文化活起来。
羽毛球是贺村小学的乡土特色教育。
走进学校羽毛球馆,只见二楼的训练场地上,小孩子们捉对厮杀。楼下的展馆里,孩子们在静静地学习手工制作羽毛球——其实,当地的企业已经全部告别手工制作羽毛球了。另外几个小孩则将一些废弃的羽毛球加工成工艺品。操场上,孩子们队列整齐,踏着音乐的节拍,手拿羽毛球拍,跳起了韵律操。这里的每个小孩都能讲述父辈和羽毛球的故事:从种草养鹅到中国第一鹅市,现在鹅市风光不再,但是贺村羽毛球的产量却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孩子们继承了父辈的奋斗精神,他们打出了贺村小学羽毛球的名气,李永波、张宁等羽毛球世界冠军都来看望他们。变与不变,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有文化的城市,是有灵魂的城市,是有未来的城市。
- 新昌小山村 当地几代村民自发守护抗日英雄70年
- 建德水利部门已立案调查 杨村桥镇答应给出满意答复
- 永嘉三古村保护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岱山电力升级渔农村电网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 杀害村书记的嫌犯落网 杀人动机可能跟地基审批有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