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这个毕业季,就业难的寒潮里,却有着一股逆袭之潮,相比本科院校不甚乐观的就业率,高职院校表现相对稳定。
到目前为止,在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中,本科生的签约率为41.15%,远低于高职(专科)毕业生62.71%的签约率。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本科生签约率下降4.89个百分点,而高职(专科)毕业生同比下降2.37个百分点,高职生的就业“耐寒度”显然高于本科生。
“这与我省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目前我省经济还处于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需要大量高级技能人才,所以高职学生的就业天地相对比较宽广。”省教育厅学生处负责人分析说,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存在的“技工荒”并未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需要的是技术工人,所以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高职院校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手段层出不穷,而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在就业培训上也不如高职院校更贴近就业市场。
说起就业培训,在我省某所知名本科院校读中文系的程煜深有感触:“大学里的就业辅导课更像是摆设,老师讲的大都是陈旧老套的案例,与生活实际很远,缺乏指导意义。”程煜记得,大三的时候,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她和很多同学一样,都是在网络上拼凑了一份,老师也并未对每个人的职业规划有任何点评。
大四的就业指导课上,虽然讲到了求职制作简历和面试着装上要注意的事项,但却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容了,程煜下课后追着老师问“用人单位的考察中,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老师却答不上来,“也难怪,很多就业指导老师本身就是一毕业就留校任教的,自己都没有过社会上的求职经历,能给出学生有用的就业指导意见吗?”
从2008年起,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均应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不少于38个学时。虽然很多本科院校在“量”上达标了,但在“质”上却远远不及。
而相对于本科院校尚未真正凸显效果的就业指导课,高职院校的“订单式培养”,不失为就业的一大法宝。现在,很多我省的高职院校都在尝试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行业协会合作等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以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3届毕业生共2310人,目前已有银行、期货、担保及其他企业等50家单位来校组建订单班,已提前初步实现1000人左右的订单就业。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陈哲轶,在衢州当地的一家4S店担任汽车销售顾问实习生的时候,拿到过1.5万元的月薪。经过学校系统培训过的他,一进入企业后就状态神勇,实习期间5次荣获销售冠军,月均收入超过了8000元。衢州车展的那个月,他一下子卖掉了14辆汽车。
“我很感谢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很多对岗位工作非常有帮助。”陈哲轶细细道来,“比如,《客户心理需求分析》课教会了我如何分析顾客,了解他们的购买力、决策力、喜欢的车型颜色、可能的购车时机,还有《汽车销售实务》课,教会了我汽车销售过程中的实战技巧。”
根据杭职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来校招聘岗位已达到21400余个,是毕业生数的7倍多。截至目前,杭职院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57%。杭职院学生处处长韩亮认为:“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都与所在行业的主流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因此无论是在专业课程的设计还是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还处于低端制造向中端制造的转型期,本科生缺少技术培训,很多企业觉得还不如用高职生见效快,我觉得这是本科生就业率不及高职生的原因。”已经在德国工作了15年的杭州人潘晓静很推崇德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模式。她说,在德国,适龄青年中只有20%的人接受普通大学教育,其他80%的人都进入职业教育渠道,塑造为训练有素、有职业道德的就业者。
目前,一些本科院校盲目追求规模,跟风设置“热门”专业,培养出的却是缺乏专业竞争力的“万金油”式人才。而一直以来,高职学生都更愿意认同自己的“蓝领”身份,拥有一技之长,能吃苦,肯从基层岗位做起,选择的空间更大,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也就更多。这也是就业市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原因所在。
- 最难就业季高职男孩轻松就业 校企合作保驾"就业率"
- 高职就业率受“史上最难就业年”冲击但 仍高于本硕
-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指导意见 课程设置由高职院校把关
- 宁波高职院校招生新政策 开淘宝店就有机会加分
- 2013年浙江高校"三位一体"招生 31所高职学校自主招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