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想从南星桥的第一码头,到对岸射潮广场站,开设一条航线。
过江难,过江难,对于早晚高峰期间经常来往于钱塘江两岸的上班一族,钱塘江真的像一道坎。虽然地铁1号线开通,缓解了一部分过江需求,但“过江难”还是大家普遍的感受。
有网友问:“大桥都那么堵,为什么不弄个轮渡?”
恢复钱塘江轮渡,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最近,市规划局牵头的课题《杭州市过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以下简称《规划研究》),其中就把钱塘江水上公交作为过江慢行交通的方式之一,并透露有关部门已在研究恢复钱塘江轮渡的事。
昨天,快报向港航部门了解最新进展。具体负责此事的市港航局海事处处长周建说,钱塘江轮渡有悠久的历史,恢复轮渡理论上完全没有问题。目前的确正在调研,若一切顺利,将进一步作客流分析,研究落实运营单位。
周建说,今年4月,他们就草拟了《钱塘江市区段恢复轮渡调研报告》,对恢复钱塘江轮渡提出了初步设想,包括码头在哪里选址?用什么样的船?怎么应对钱塘江大潮,等等。
码头会造在哪里?
恢复轮渡,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码头的选址,这和公交车需要公交站一个道理。
钱塘江市区段(钱江七桥——钱江二桥)18.9公里,却只有3个现成的码头:钱江南岸有一个,滨江射潮广场水上巴士码头;六和塔脚下也有一个,是水上巴士码头;南星桥有浙江第一码头。
南星桥第一码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同治三年,当时红顶商人胡雪岩捐资建造了杭州南星桥三廊庙船渡码头。
北伐胜利后,码头经改建正式定名为“浙江第一码头”。它在全省乃至全国航运史上相当有分量,曾是全省最大的内河码头,鼎盛时期,年输送旅客曾达4000多万人次,高峰时期,每天有2万多人从这里过江。
后来,第一码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自建成到2002年被废停渡,经历了100多年的沧桑磨难,一路见证了杭州城百余年的风风雨雨。
现今的第一码头还有三个泊位,一个是海事码头,还有两个用作旅游、游艇码头。
市港航局已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过,参与调研的专家认为,盘活现有的码头,成本最省,时间最快。
初期设想是,利用位于南星桥的第一码头站,对向航行到对岸滨江区的射潮广场站码头。两地相距2公里,坐船往来只有15分钟。
难题是,现有的码头规模都比较小,面临改造。如果今后自行车也要上轮渡,那么现有码头的走道就更“紧张”了。
所以,后期还考虑新建码头,比如城市阳台可以考虑建一个码头,彩虹城也可以考虑。往来这些码头,单程最远不超过4公里,时间最长不超过25分钟。不过,审批、建造周期长,成效慢。
采用什么样的船舶?
港航部门考虑引进1000客座的大船2艘,引进500客座的船1艘。这些船可以往来两个码头对向行驶。不过,船只费用不菲,估计3艘买下来要超过1000万元。
至于运营模式,可能跟水上巴士一样,大家可以刷公交卡、市民卡上下船,比较方便。如果有朋友来了,陪他坐上轮渡兜一圈,也是个不错的旅游项目。
会不会受潮水影响?
钱塘江和一般内河不同,常常受到台风、洪水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一天两次的潮水,尤其在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大潮水的天数会很多。
这也不免让人担心,常靠轮渡往返的乘客,万一有时开、有时不开,岂不是很不方便。
周处长说,实际上,潮水对轮渡的影响很小,大潮汛是中午和下午,上下班高峰期是小潮汛期间,所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在大潮来临前后2小时,不允许开船。遇上特大潮,整天都不允许开船。
恢复轮渡还有现实问题
恢复轮渡,目前主要存在什么困难?
周建说,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从哪里来。“运营起来,肯定不能收费过高。票价过高,没人来坐船,亏本;收得少了,还是亏本。运营经费从何而来,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而码头的公交、自行车接驳方案完善与否,也关系到坐船方不方便。有一种观点认为,下了船再换乘还是太麻烦,因此,轮渡的旅游象征意义,大于缓解交通的作用。
如果恢复轮渡,航道还需要挖掘、改善,钱塘江现在吃水深度有多少?是否满足轮渡开行?这些都要进一步调研后才知道,有些地方肯定要挖深、清除和改善。
另外,钱塘江下游段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设有九溪水厂、南星桥水厂等,在环保方面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周处长说,接下来他们要到上海等地调研,对客流、船舶运行模式深入研究。
- 未经审批 “大黄鸭”游钱塘江被拒
- 未经审批不能投放 钱塘江畔的“小黄鸭”被放气回收
- 10年之后钱塘江里会无鱼可抓?刀鱼最后的“盛宴”
- 杭州系统研究“过江难” 说不定会恢复钱塘江轮渡
- 漂流瓶随钱塘江水远去 里面装着各种青春烦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