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营、王飘飘和徐欣欣一起在做最后的准备。
老师一一拥抱了同学们,给他们以激励,希望学生放松心态迎接高考。
高考冲刺,抓紧最后一段复习时间。记者叶寒青通讯员蒋潇潇摄
浙江日报讯编者按:2013年,异地高考首次“破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条件,进入浙江省高中阶段学校学习,并取得在我省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的其他条件,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正是这犹如“及时雨”般的政策出台,今年全省高三阶段有1.1万名随迁子女可以报考本省高考,虽说最后只有984人报名,占我省考生总数不到0.3%,但这毕竟为随迁子女在本地高考创造了可能性。而且,我省对随迁子女执行同等待遇政策,录取时一视同仁;同时适当增加了部分招生计划,确保全省高考录取率的相对稳定。
徐欣欣、尹营、王飘飘3个女孩,就是这次异地高考的直接受益人,高考前夕,我们也来听听他们心中的梦想。
-梦想壹
成为一名材料化学专家
故事主角:徐欣欣
志愿:杭州师范大学“三位一体”护理专业
徐欣欣,1995年出生,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巨蟹座,看上去是个沉稳又亲和的女孩子,皮肤很白,眼睛很大,长相甜美。
2002年,欣欣的爸爸决定从老家外出打工,犹豫再三后选定了浙江杭州,“后来爸爸告诉我,选择这座城市主要是为我考虑,山清水秀,适合女孩子生长。”到了适学年龄的欣欣顺理成章地跟着爸爸来到了杭州,欣欣妈因为当时还是镇中学的一名代课老师,工作稳定,就先待在了老家。
几经周折,欣欣终于进入了彭埠附近的一所小学,校名她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所学校比较小,有很多跟她一样的外来民工随迁子女。刚到杭州时欣欣并不适应,“那时小朋友说的话南腔北调,老师上课还会夹杂一些浙江口音,我几乎听不懂。”但她一直坚持着,不让自己的功课落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杭州。”
但好景不长,欣欣爸的工作越来越忙,几乎照顾不上女儿,没法子,只能又把欣欣转回了老家上学,“还记得那时我又哭又闹,就是不肯离开,但爸爸也很无奈,答应我混得更好一些后就把我和妈妈一起接出来。”
果然,一段时间后,欣欣爸的工作风生水起,成为了一家中型饭店的经理,欣欣“带着”妈妈又一次“南下”,而妈妈也成为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宿管员阿姨。
可以说,欣欣是幸运的,因为父母的工作要比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稳定得多,她的学习、生活并不像其他同学那般“动荡”与艰辛。
说到省里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欣欣可能是最为受益的孩子之一,“我参加的是‘三位一体’,这种高考考核方式在老家还没有,要不是政策出台,我可占不上这个‘便宜’。”
我省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指建立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自主测试)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时,综合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
上个月,欣欣刚参加完杭州师范大学“三位一体”面试,“我当时发挥不错,拿了90多分,打算选择护理专业。”
欣欣是个有心的孩子,在高一时听班主任说会考成绩将来会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挂钩,可以花更少的力气考上更优的大学。从那时起,欣欣就边等异地高考政策,边努力考好每一门会考。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拿到了9个A,也等到了政策。
谈到梦想,欣欣说她喜欢物理和化学,最想成为一名材料化学专家,用自己的所学解决人类生活中碰到的难题,但这与她现在所选的专业相差甚远。当问到她为何不坚持自己的梦想,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更像“捷径”的路时,欣欣认为,梦想只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这个大目标要靠一个个的小目标去实现,而眼下,“大学梦”正是这一个个小目标中的一个,“只有达到,才能有足够的平台向着自己的终极梦想前进。”
-梦想贰
成为一名会展策划师
故事主角:尹营
志愿:会计等金融专业
尹营,1994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双子座。第一感觉,这个女孩与她的星座很“般配”,时而活泼可爱,时而沉默寡言,是个有激情,有想法的人。
2000年前后,尹营跟着外出打工的父母来到了有着“天堂”之称的杭州。一开始父母并没有打算把尹营一块儿带出来,而是让她先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出发的那天,人小鬼大的尹营一直跟在父母身后,等到被发现时已经坐在长途班车上了,没法子,父母只能硬着头皮把她一块儿带上。
尹营从那天开始,除了假期回老家探亲,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杭州这座城市,“现在这里就是我的家,是比老家更觉得亲切的地方。”当初执意跟着父母出来,尹营比那些等父母工作稳定后再跟出来的随迁子女吃了更多的苦,但她没有后悔,“我就想跟父母待在一起,待在一座干净而舒适的城市。”
尹营从小就比较有艺术细胞,唱歌跳舞样样拿手,还喜欢到处旅游、摄影,将自己喜欢的人、事、物都拍下来。尹营的想法很简单,长大后就想从事与媒体有关的工作,所以中考时就报考了夏衍中学的“广电班”,“我想考浙江传媒学院,成为一名文艺编导,策划、制作电视节目,感觉那样很有范儿。”
但就是因为户口不在杭州,不能在本地参加高考,尹营与她的“艺术梦”失之交臂。“异地高考政策是今年3月出台的,而艺术类院校需要专业统考,年初就开考了,那时想着要回老家去高考,就算考了浙江省的艺术统考安徽也不承认,最后就放弃了。”
之后,尹营哭了好几天,情绪也一直很低落,有些自暴自弃。那段时间妈妈说会计专业好,想让尹营报考,尹营因为一时没了方向就答应了下来,但她知道这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直到我的一个姐姐给我介绍了会展策划这个专业,认真了解了之后,我似乎又‘满血复活’了,这个专业也与传媒有关,也许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
同学们都说,现在的尹营每天都像打了“鸡血”,每天接近零点才睡,早上6点又起床了,晚上寝室熄灯就到对面的盥洗室去学习,站着、坐着,甚至走着时,手里都拿着复习资料。
“一个人只要找到了努力方向,是不怕辛苦的。”尹营坐在我对面,平静地说道。
-梦想叁
成为一名出色的药剂师
故事主角:王飘飘
志愿:药学
王飘飘,1996年出生,安徽六安人。这是一个比较安静又略显羞涩的女孩,坐在那里,你不问,她不说,你一旦问了,她又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飘飘是小学三年级时到杭州“投奔”父母的,“爸妈说老家的教学质量不太好,虽说把我带在身边会辛苦一些,但还是想让我接受好的教育。”就这样,飘飘离开了她熟悉的老家、要好的小伙伴,“扎根”杭州了。
飘飘的梦想有很多,说到儿时梦,她自个儿笑个不停,原来她从小想成为一名交警,原因是那时候爸爸跑运输,天天都要开车,经常因为不规范行车被交警罚款,“我就想,如果我长大当了交警,整条马路就让我爸爸一辆车通过,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说起儿时的天真,飘飘有些后怕,“如果真的那样,岂不是害了我爸。”
长大一些后,飘飘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家里人的身体都比较弱,如果成为一名中医,就可以为他们调理身体了。”
再大一些后,飘飘的梦想更清晰了一些,“我想成为一名药剂师,看着自己配出的药能治好那么多病人,肯定很有成就感。”
飘飘的梦想,大都与家人有关,也许,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平凡的梦想。而异地高考政策,无疑让这些平凡的孩子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去年底的一天,我正在上物理晚自修,物理老师的手机突然响了,接通后说了没几句,老师就一直盯着我看,那时我吓坏了,以为自己是哪里犯错误了。”物理老师接完电话,面色严肃地朝我走过来,我握着笔的手不停地出汗,但没想到物理老师却说,“王飘飘,你可以在杭州参加高考了。”原来,这个电话是班主任打来的,因为她在电视上看到我们这届随迁子女可以在本地参加高考的新闻,就想第一时间通知我。
飘飘告诉我,如果异地高考的政策再晚几天,她可能就回老家备考去了。因为这个政策长时间悬而未决,欣欣的父母早早为女儿做好了打算,今年初就联系好老家六安的一所中学,让飘飘转回去高考,报名手续也全都办妥了。“我不愿离开杭州,就一直拖着没回去,没想到还真被我等到了。”说话间,飘飘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决定在杭州高考后,飘飘在学习上比以前用功了好几倍,早起、晚睡,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复习上,“虽说安徽的高考分数线也很高,但高不过浙江,考题难度也是这里相对大一些,我一刻都不能松懈。”
这几天,一家三口正在为飘飘报考什么专业“争论不休”,妈妈觉得女孩子当个会计、出纳不错,工作稳定、收入不低,是个理想的职业。爸爸则觉得报考药学,当个药剂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忙些累些。
尽管家庭成员在专业选择上意见不同,但这个家庭散发出来的却是满满的幸福,在父母看来,女儿可以在杭州高考,就更为留在杭州增添了一分希望,虽说平凡,但他们一家三口却能紧紧地依偎在这座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