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服装厂老板吃暗亏 怀疑是神秘黑心人“钓鱼打假”
2013年06月07日 04:34:36

   浙江在线06月07日讯 老吴经营着一家服装厂,最近生意不好,眼看就要关门了。

  上个月,他接了一笔5000件T恤的订单,一心以为这是工厂的救命稻草。没想到,到了验货那天,货主没有出现,老吴却等来了警察。直到自己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老吴才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上了“钓鱼打假”的当。

  昨天,鄞州警方通报了此事,同时向各位企业老板发出预警。

  境况糟糕的服装厂

  来了笔“救命”的生意

  老吴在鄞州邱隘开了一家小服装厂,规模不大,也就六七十号人。

  因为经济不景气,厂里的订单量急剧下滑,眼看做完手头的活,就无米下锅了。

  为此,老吴着急上火,但境况依旧没有好转。

  上个月中旬,老吴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对方问老吴,有一笔小单子愿不愿意接。对方还说,如果这次合作好了,以后还有订单。

  一听这话,老吴连声答应。

  对方要5000件T恤

  上面印著名品牌的字样

  老吴开厂多年,平时对于江湖骗子也多有防备。尽管是可以“救命”的生意,他还是小心翼翼,请对方先到厂里考察,具体情况面谈。

  第二天,电话中的男子来了。他三十来岁,上海口音,戴着眼镜,文质彬彬,自称是外贸商人。

  凭直觉,老吴觉得这个人可以信。

  男子从包里拿出两件样衣,上面分别印有某著名体育运动品牌的字样,然后直奔主题。他问老吴,是否可以加工,如果质量可以的话,先试产五千件,再跟进大订单。至于价格,出厂价每件十五六元。

  老吴想了想,这样一件T恤可以赚2元,一笔生意下来也能赚个1万,便不管有没有品牌生产授权,一口应承下来。

  双方当场签了供销合同,在需方落款处,男子签了个英文名“QR”。

  见老吴有些迟疑,男子解释说,自己在国外生活多年,英文名签习惯了。“你放心,先付一万五的订金,七天之后我来验货收单。”

  货主没来

  却等来了民警

  到了第六天,老吴接到男子电话,询问货准备得怎么样了。老吴让他第二天带上钱,准时来提货。

  第二天一早,老吴就让工人将货全部打包好,坐等男子来收货。

  就在这时,老吴傻眼了,货主没现身,民警倒是找上门来了。

  民警不但扣了五千余件价值十余万元的T恤,还控制了老吴本人。

  原来,当天早上8点多,警方接到一个神秘的举报电话,对方称老吴经营的服装厂正在现场组织生产假冒国际名牌服装,请求警方予以查处。

  为了自证清白,老吴现场拨打了订货男子的电话,却发现对方关机了。

  这时候,老吴才意识到上当了。“当时只是想着赚点加工费,只是想着对方为自己画的大馅饼,也不管对方是不是有那些商标的授权了。”

  民警分析

  QR很可能在“钓鱼打假”

  就在老吴工厂被查处后的第三天,鄞州古林一家服装厂的老板主动打电话给鄞州警方。

  按这个老板的说法,有一个上海口音的商人和他签了供销合同,所加工服装的品牌也和老吴那笔订单一致,对方的署名也是英文“QR”。

  这个老板倒是留了个心眼,他担心涉嫌商标侵权,便打电话给警方咨询。正是这个电话,让他逃过一劫。

  民警说,一些品牌为了打击市场的假货,会请职业打假公司帮忙收集线索打假,但这些职业打假公司的素质参差不齐。

  个别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打假费”,不惜使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有的调查不到造假窝点,便设法采取“钓鱼”手段向委托企业交代;有的甚至“黑吃黑”,一边索取举报费,一边敲诈勒索造假者。

  民警分析,这个“QR”很可能是个职业打假人,存在“钓鱼打假”的嫌疑。

  记者也暗访了几家职业打假公司,对方开价一个制假点3~10万不等,还承诺“包成功”。但具体打假的方式,几乎所有公司都不愿透露。

  不仅可以收打假费,这些打假公司还声称可以帮助搞定后续赔偿。

  以老吴的案件为例,如果最后老吴需赔偿被侵权品牌10万元,那么“钓”出老吴的打假公司可以从这10万元中分到五六万。“分成”50%~60%,是不少打假公司的“行规”。

  这么一算,就算签合同时付了1.5万的定金,打假公司仍然赚回不少。

  目前,老吴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警方取保候审,还未有具体处理结果。涉嫌“钓鱼者QR”的案情也还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民警提醒

  如何规避“钓鱼打假”的风险

  为了避免遇到此类“钓鱼打假”,民警有以下几点提醒:

  一、签订合同时,让对方提供商标持有人的直接许可或间接许可书面证明。

  二、如果是出口商品代工,要到海关法制部门查一下该商标备案情况。

  三、如果对方确实一时无法提供许可,可以在供销合同中加签一个惩罚性条款:如果提货时对方无法提供商标许可,将支付一笔高额罚金。

  民警说,通过加签协议可以有效规避商标陷阱。对于任何无法提供商标授权的卖家,加工厂一定要擦亮慧眼,谨防商标侵权陷阱。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李川韶 王波 编辑: 吴晔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女顾客想退一条裤子引纠纷 服装店主说派出所打人
  • 商家抢食毕业照服装租赁“蛋糕” 租赁超时还得加钱
  • 电商扎堆“特卖” 服装一折清仓 浙江企业跃跃欲试
  •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落神秘气息
  •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