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速写|
|今日主讲|
杨禹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
发展中心研究员
|中心思想|
杨禹以一个媒体人的眼光,从“微博”这个小视角入手,结合并不均衡的国情,对当前社会的舆论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
1
“微力量”形成新舆论场
在我20年的工作当中,始终没有离开过新闻一线。所以今天谈论的问题,包括党的十八大有关的内容,更多的是一个新闻人的视角。
先从“舆情”讲起。在以前,一般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才研究舆情。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有了微博后,舆情几乎跟所有人相关,人人都生活在一个舆论场当中。
过去,舆论场上公众议论的话题,往往都是主流媒体发布的内容。但是近些年,这个关注点的重心在转移,很多由公众自发发布设置的议题,成为舆论场上热门的话题,而且其传播的效率比我们想象的更高。这是我们今天面对的舆论场的重要特点。
这个特点,给我们每一个人看待今天的中国,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点上召开的,这个时点我认为有两个新。第一,这是第一次在微博时代召开的党代会。过去每次开党代会,公众也关心议论,但基本上都是口口相传,说说就过去了。但是在微博时代,这样的讨论可能一瞬间就会成为公共话题,甚至酿成公共事件。
另一个时点的新,是中国的发展处在历史性的转型当中,并且当下走的尤其艰难。在这种背景之下,公众对很多公共话题的看法,很自然地会把个人利益摆进去,不可能那么超脱、理性地看待身边的事情,看待整个国家的发展。这种不理性的舆论场,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到今天,舆论场上仍然有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的讨论在延续,甚至有的时候非常激烈。但从历史规律看,我们的发展不怕大事,在克服难题的过程当中,最终还是实现了发展。
2
反腐败的三把“手术刀”
人们对反腐败问题一直特别关心。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对于如何反腐败,从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必要的举措,但总还让人感觉有一点点不解渴。
为什么不解渴呢?因为更多的普通党员和公众会想,制度建设很重要,但见效会比较慢,能否有一些手术刀式的办法,直接捅向这个腐败的脓疮,大家总还是有这种期待。这样的“手术刀”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可能找不着,我在现实生活中归纳了三把:一就是网络反腐,二是财产公示,三是党内选举,特别是党内基层选举。
这三把“手术刀”现在多多少少都有作用,也都在积极探索当中。对于网络反腐,公众特别关注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心:反腐全靠网民,纪检司法部门都跑哪去了?当全体网民都介入到反腐当中时,也确实反衬出责任承担部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陕西的“表哥”杨达才,网民都可以从照片当中发现他有那么多块手表,可其身边的纪检人员却没有以此作为调查的源头,直到网民发现并且形成了压力。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网络反腐在十八大之后也有很多新的进展,也的确给党政部门和干部带来了压力。去年12月份,某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的局长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而仅仅三个小时后,国家能源局的官方网站就辟谣,称其污蔑造谣。这个信息想传递什么?公民的实名举报是否造谣污蔑,要么可以不表态,要表态这会儿也只能说一个意思,就是将依法依纪做认真调查,调查的结果会向公众有个交代。当然,这个信息很快就被撤掉,显然官方也意识到做法不恰当。
事物一般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反腐也不例外,有时也容易误伤。党政干部财产公示同样如此,但仍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比如,香港就建立起了一套很好的反腐倡廉机制,在这个机制,香港公务员“金字塔”体系当中,塔尖上要害岗位的公务员,财产要无条件地向所有市民公开,中间部分的和底座更多的公务员,财产不必向市民公开,但廉政公署可以随时审查。
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怎么样的办法,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做试点。有的学者提出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是从某个时间点、某级别的干部开始,再提拔新岗位的干部,必须以财产公示作为前提。老人老办法,主要是在党内基层选举中,增添更多的竞争性。
3
从认识国情中寻找推动进步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特别提到“三个公平”,在很多具体领域去构建公平,还强调要立足基本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怎么看待不均衡的中国,其实归根结底也是看国情的问题。
我认为,不是只有通盘看国家整体状况的时候,才思考国情是什么,其实在很多日常的社会热点当中,都蕴含着怎么看待国情的问题。比如说,去年12月份,贵州毕节5个孩子被闷死在垃圾箱里,这件事情当时震动了全国,大家都很沉痛。我注意到在事发之后的第3天,当地就对8位民政干部作停职免职处理。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微博还是传统媒体的报道,许多人都替这8位干部鸣冤,认为家长应该负首要责任。很多人还举例子参照,类似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家长一定会坐牢,丢掉孩子的抚养权或监护权。
个人认为,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拿美国来举例子,是不具有说服力的。美国的国情跟我们的国情极大的不同,美国这么大的孩子,一般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发达国家的基本社会结构,也是它的基本国情,所以美国的法律给家长赋予最大的责任和约束。但是,如果把这种美国法律对家长的要求搬到中国来,特别是搬到毕节等中西部留守儿童聚居的地方,可行吗?对于几亿中国人来说,出去打工是必然的选择,解决生计问题是首要选择。
后来,我注意到毕节又干了一件事,就是痛定思痛,对当地所有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建立起台账,然后相关部门一对一的确立责任,并且很详细地规定应管到什么程度:孩子读书好坏无需干部负责,但如果再出现连续几天在外流浪的情况,那承担责任的部门一定得管。此类的事情,不仅提醒我们看很多问题,确实是要看国情,也能够促进理清基层公共服务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对于国情的认识是不间断的。我们除了关心我们自己如何认识这个国情,还可以更多地去关心跟我们利益相关的群体是怎么认识国情的?在大家共同的认识当中去彼此尊重,彼此包容,也去寻找共识。最终,我想我们通过认识国情,还可以把它变成一种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
- 天台农村垃圾如山 本网舆论监督推动整改
- [弘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为筑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 舆论监督榜
- 舆论监督“追着问题跑” 力促“百姓事马上办”
- 夏宝龙在省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强调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