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左)为特等奖选手颁奖
作家苏童(左)为获奖选手颁奖
作家曹文轩(左)为获奖选手颁奖
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以文学之名,作家的深厚与少年的清新,在杭州相遇。
三位著名作家王蒙、曹文轩和苏童,在钱江晚报主办、娃哈哈独家支持的新少年作文大赛颁奖盛典上,现场揭晓了27位一、二、三等奖,以及一位特等奖获得者。
杭州第二中学高二学生李一凡,凭《那些年,被束缚着的我》获大赛特等奖。17岁的李一凡是学校桃李文学社副社长、孑诗社社长。让人意外的是,他是一位在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理科生。
收到2万余学生投稿
首届新少年作文大赛,从2012年11月启动。初赛是开放的,不设主题、没有题材限制,倡导学生自由作文,抒发真情实感,给大家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充分表达的平台。
在5个月投稿、评选时间里,全国各地2万多中小学生投稿,大家在这个作文平台观摩、切磋。
3月31日,新少年作文大赛投稿截止前最后一天,赶末班车的同学小宇宙大爆发,仅一天时间,大赛组委会就收到了600多篇投稿。
而由大学教授、评论家以及20位杭城最有名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组成的大赛评委们,不停地忙碌着,每月在来稿中选出15名“月冠军”(小学、初中、高中组各5人),进入最后的决赛。
麦家为决赛命题
今年4月30日,新少年作文大赛进入高潮,5个月中选出的月冠军们现场作文一决高下。这一天,一共有64位月冠军参加了现场总决赛。他们在3小时时间里,集中在同一个教室里,同题作文:那些年,____的我。题目当场由评委拆封,事先连工作人员也不知道。
这道决赛题出自评委团的作家麦家。麦家在描述题目时说:“把自己放在一个另外的时间,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贯穿未来。穿越时间,给自己重新赋予一个时代背景,或者回望过去,用你的想象力,知识背景和讲故事的能力,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写作限时3小时,选手们交上来的作文,当场封上了学校、姓名等信息,交由评委打分。
特等奖差一点“空缺”
终评过程中,最纠结的莫过于特等奖的取舍。在终评委背靠背的打分中,杭州第二中学李一凡的作文《那些年,被束缚的我》,获得了总分最高分,但在是否要给他“特等奖”时,评委们却争议开了。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原《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认为,这篇文章不依常规,想象力飞扬,文字雄辩有深度,够得上特等奖的称号;但多年参与高考作文评卷的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明却提出,这篇文章结构一般,他认为特等奖应该宁缺毋滥。
最后评委们投票表决,李一凡票数胜出。最后专家一致的意见是:新少年作文大赛的风格,就是要和课堂作文、高考作文不一样,要鼓励有思想的自由表达。“作文大赛的文字,就应该不同于课堂作文要写得规范、完整、漂亮,我们看重的是学生的创造性。”评委之一、杭师大中文系教授洪治纲说。
颁奖现场围堵作家
28位一路走来的小写手们,前天终于出现在杭十四中剧院举行的颁奖盛典上,因文学而来的少年,还有支持他们写作的家长,现场气氛热烈。
颁奖典礼即将开始时,王蒙、曹文轩和苏童三位颁奖嘉宾现身,还没坐下,少年们“呼啦”涌到第一排,里里外外把作家围了三层,前后左右都有人递本子,要签名。
文学的魅力,无法抵挡。
颁奖盛典开幕,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致辞,“大赛中,通过文字,我们看到了今天少年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表达内心的情感,清澈、柔软、细腻;二是表达观察与思考,直截了当,‘我想和这个世界谈一谈’”。
浙江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袁敏,著名作家苏童、曹文轩、王蒙,依次上台给选手颁奖。
有人欣喜,与家人拥抱;有人失落,眼泪差点掉下来。
“灯光迷幻,宛如青春期做过的梦。报到奖项时,那一刻我是沮丧的,因为我想起自己决赛时写的作文,总感觉没发挥好。”一位选手赛后写下了这段话。
少年写手李志娟说,“作为新少年,我最不缺少的就是诗一样的思绪,以及对写作无穷无尽的爱和热情。我将在追寻梦想这条路上,不断怀抱朝圣之心匍匐前去。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要不断努力,等待一树的花开。”
- “新少年作文大赛” 杭二中高二理科生摘得万元大奖
- 在杭州举办的"鸟人大赛"突现意外 一人不慎落水(图)
- 英语话题作文给学生愉悦感 浙江名师评高考卷
- 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出错 省教育考试院昨道歉
- 王蒙在杭州开讲"青春万岁" 文学的青春值得品尝回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