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一夜凉风,宁波余姚阳明街道一种粮大户凉了心,100多亩大田秧苗被冻伤,合作社面临没秧插种的危机。幸好,去年这里的河姆渡、丈亭、陆埠、三七市等姚东四镇9家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捆绑”成立了田螺山农业服务合作联社,他们专门为农户准备的一批后备秧苗帮了忙,赢得一季光阴。
余姚的农业合作联社像一家集团公司,原来的专业合作社仍是经营主体,但在农资采购、农业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沟通和农产品购销、加工、运输、贮藏等实行统一运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全覆盖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承担区域内所有农户从育秧、机耕、插秧、收割和田间管理的全流程。
“如果把农户比作地摊,那专业合作社就是小店,联合社则是超市,分头经营,统一运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生产,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效率。”余姚田螺山农业服务合作联社社长李小江解释道。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农业资源的劣势催生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诞生各种形式农业专业合作社。而今,遍布浙江农村的专业合作社也渐遇难题,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缺市场,农业经营效率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困境,余姚市把农业经济转型的期待寄托在合作社再联合上,除姚东四镇的联合社,姚西、姚北、姚南三个片区的40多家合作社,也已开始商讨成立联社事宜,一旦成形,余姚所有农活将被这4个合作联社“包办”,重构了家家户户散种的农业经营体系。
合作社“抱团”,大型机械开进农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户李小江经营1300亩土地,令他苦恼的是,一台播种机没走几步就得调头,机械化效率不高。“人工插秧一亩地约两天,插秧机一天能播40亩,可惜很多分散的小块农田插秧机进不去。”直到9个合作社联合,原来各自为政的土地连成片,机械农业大显身手。现在,他的田螺山农业服务合作联社管理辖区2.4万亩稻田,员工人数却不足百人。最近,姚东片区4000多平方米的农业机械中心开始运行,成套的全机械化设备逐步代替人工,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余姚市目前5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将组成4家联合社,经营着过去10万人的农活。
“有人看地,更有人看天”,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力,把精力投向市场。“哪种米更好卖?”丈亭志刚合作社的徐志刚不再只盯着脚下的土地,他跟着联合社今年的收成一起到市场上吆喝,他留意到彩色米一上市就被抢光,供不应求,单价卖到30元一斤。带着市场信息归来,他心里有底了,着手调整种植品种,扩大彩色米生产面积,还推出了彩色米业加工,一年产值超过40万元。据估算,入联社的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30%以上。
合作社再联合,规模效益更明显,农业生产更经济。一大早,河姆渡如丰合作社社长李如君便赶往联合社,与几位社员商量采购化肥。单个合作社一次进化肥顶多不过10吨,单子小,议价空间也小,由不得你挑肥拣瘦。联社解决了这单一经济合作组织办不了的事。“现在联社出面,一次购进800多吨,足以和厂家讨价还价,农资平均便宜10%左右。我的200亩稻田一年节约农资就近两万元。”
“未来,合作社间不止要‘合纵’,还要‘连横’。”余姚市农机局负责人说,目前合作社的联合还局限在同类作物上,他们正在推行蔬菜和水稻等不同作物的专业合作社联合,实现轮作、套种,蔬菜、粮食、花卉苗木搭配销售,获取更高的农业效益,让农民增收。
- 浓浓邻里情和谐一家亲 拱墅区上塘街道“道德讲堂”
- 二举措保障中高考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
- 全国政协来浙调研城镇化发展 陈晓光参加
- 兰溪市推荐农业产业化项目 投资22.34亿元项目成功签约
- 暴雨中 庄桥街道上邵村准备好的沙袋用不上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