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青年时代的父亲》(嘉兴的缪惠新)
《猫的家园》(建德的刘巧云)
《小摊》(义乌的陈震)
浙江在线06月17日讯 初夏,假如有什么能让你足不出户,用眼睛就能感受海风轻抚,小虫在田间低唱的话,那一定是原生态的农民画。
“水生土长——浙江新农民绘画展览”6月19日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展,10位来自浙江各地的农民画家的作品,将给你带来惊喜,因为他们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鲜活的生命。
这10位画家最年轻的已过而立之年,年长的年届七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过农(渔)民生活的经历,人之初的那种率真淳朴、原始本能的审美表达,在他们心灵上烙下了深刻印记,曾经的农(渔)民生活、乡风民俗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3年前,浙江美术馆也举办过全国农民画展。那时,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正站在一幅画前赞叹其狂野的色彩,忽然耳边传来一个粗酣的嗓门:“许院长,咱们去喝酒!”许院长回头一看,一位粗犷的汉子向他嚷。
“这便是作者徐重芳。站在那里,就带来了大海的阳光和风浪。我知道自己遇到了酒神。”这个瞬间让许江记忆犹新。
这位来自舟山定海的老渔民,是浙江农民画家中资历最老的一位,年近七旬,只有小学学历,但他的作品却每每让专业画家惊叹:“结构、用线、用色无章可循,甚至肆无忌惮,画面瑰丽超群,斑斓脱俗。”
这是浙江农民画的普遍特征,也许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海洋之子。在这次画展中的10位农民画家,有5位来自舟山,其中2位是定海渔民。
渔民的生活就像艺术一样艳丽鲜活。发展到如今,浙江多地的渔民画已经形成群体气候,不仅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还成了当地发展旅游文化的品牌。
以舟山群岛为例,全市4个县区都是画乡。2000年后,他们在许多海岛建立渔民画创作基地,渔民画被视为舟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踏上东海最东面的东极群岛,当地渔民会自豪地告诉你,最艺术的地方是渔民画创作室。
除了渔民画,浙江其他地市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农民画,在这次的展览上显露无疑。
建德农民画起步于1993年。2004年,建德市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基地成立,常年有老师在学校授课,每年举办不少于两期的农民画创作提高班,组织学员出去采风、参加展览等等。
来自建德上马乡间的刘巧云就参加了这次的农民画展。她用水墨画笔线勾勒,赤橙黄绿的复合运用,水迹的浸漫,营造出田园牧歌般的梦境。
义乌农民画,曾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陷入低谷,在新世纪又迎来生机。来自义乌农民画社的陈震,在他的作品里,你也会发现传统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元素的成熟融合。
嘉兴秀洲的缪惠新、朱建芬在水乡文化的滋养下,所创作的农民画有着当地人的秀雅与文气。高中学历的缪惠新,爱文艺,擅写诗,绘画追求深刻的内心表达;毕业于中专工艺绘画专业的朱建芬,将专业色彩知识与农民画自由大胆的色彩观结合起来,描绘新农村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秀丽宁静。
许江在这次画展前言里这样写到:“这次画展所邀约的10位作者,画风各有特色,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洋溢着水生土长的水土气息,都满怀着对绘画的炽热的爱。他们是用绘画来写梦、写心、写不灭的乡情。农民远离城市及其全球趋同的文明,而被寄予某种希望,在他们身上存持着某种人之初的灵性,存持着与大地相望相约的原发状态。所以我们看到的农民画洗练夸张,随心造像,随类赋彩,不依物象间的实际比例,鱼比船大,人比树高,妙用装饰,情跃动在理之上。这些反比例、反透视、反条件光色的自由处理,往往被认为带着本土原生的视阈,带着农民自己的独特话语,成为农民画最受关注的灵魂。”
- 台州边检开展“爱护海洋、爱护家园”宣传活动
- 110万尾大黄鱼350万只梭子蟹 浙江海域补充虾兵蟹将
- 6月9日起到8月31日高考生去极地海洋公园享特惠价
- 宁波举办“世界海洋日”宣传活动 市民踊跃参与
- 浙大新增海洋类相关专业 四类特色班供选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