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刘伯勤,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日前,这名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他说,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但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不对的事就应该道歉。
一个花甲老人登报道歉,期待那些年被自己伤害过的人“冀恕前愆”,这样的行为对他自己是了却一块“心病”,对整个社会而言则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就像朱大可教授说的:“在一个没有忏悔传统的国度,该信可视为人性觉醒的稀有证据。”其实,“红卫兵”登报道歉成为热门新闻,从某种角度看,恰恰因为我们缺少道歉与忏悔的传统。
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忏悔,没有反思——这是一个悲剧的循环。对个人来说,将因此失去内心的安宁,在戾气与贪婪中失去自我;对民族来说,没有对悲剧历史的忏悔,没有对疯狂现实的反思,历史的悲剧将埋藏下祸因,现实的疯狂则将愈加泛滥。我们喜欢拿德国与日本对待二战的态度来做对比,看早已被受害者谅解的德国,再看与邻居关系紧张的日本,我们就能知道忏悔与反思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而对我们自己来说,何尝不是有很多悲剧历史没有得到忏悔,甚至没有“脱敏”?
冯小刚导演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言,希望能有机会拍“文革”电影,因为“如果不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文革,了解‘红卫兵’暴动带来的灾难,再发生暴乱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呼’地一下起来,大家会觉得拿砖头砸玻璃是件过瘾的事。”事实的确如此。比如去年为钓鱼岛游行时,有人把开日本车的司机从车里揪出来殴打,这跟爱国有关系吗?忏悔与反思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相反,如果只是回避,“文革”也许不会再来,但那种暴力的基因不会自动清除。
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暴力的憎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反思和忏悔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或不愿去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61岁的刘伯勤还能想到为当年“年幼无知,善恶不辨”时犯下的罪愆登报道歉,是非常可贵的。如果那些健在的“红卫兵”都能有这样的忏悔与反思,并且勇于以自己的方式公开表达,社会对那段不堪的历史就会多一分警醒,现在的年轻人才不会认为无缘无故的仇恨和暴戾也是一种“自由”。
当然,需要忏悔的何止是“红卫兵”,正如《人民日报》在一篇纪念巴金的评论里质问:一批贪官倒台,极力提拔他们的人、大肆吹捧他们的人反思了吗?一个地方发生灾难,几十条生命、上百条生命消亡,负有责任的官员自责了吗?为了升迁不惜说假话、吹牛皮,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这样的官员忏悔了吗?缺乏反思和忏悔的环境,使得社会悲剧一再重演,谁能说这不正是当下的现实?
学会忏悔,无关上帝或者佛祖,有关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律。登报道歉的“红卫兵”老人值得尊敬,他教会我们的是最为宝贵的忏悔精神和反思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