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两间平房,几张办公桌,一群微笑而忙碌的爱心人士……在吴宁街道培新路1号的东阳市义工协会,73岁的退休干部王月光正一笔一划地填写义工登记表。“学医的我,能对别人有所帮助的话,梦想就实现了。”老人说,要动员更多的老伙伴参加义工活动。
去年底,由一批公益人士发起的东阳市义工协会正式注册成立。“有了合法身份,每天都有市民自愿前来报名。”作为协会发起人之一的网民“好朋友”介绍,7年前成立的协会现已发展到10个分会,注册会员630多名,“我们也想不到,会有那么多市民为公益梦想而走到一起。”
连续5年“阳光助学”,资助贫困学生262名;筹集爱心款10万多元,为冷水湾自然村金福香老人建“爱心屋”;举办“冬来送温暖、捐衣献爱心”活动,向贵州省黔东南州捐赠23万件衣物、4万多册图书和本子等,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市民贾良英清楚地记得,2011年底,东阳义工开展历时一个多月的“百万寒衣送温暖”活动,吸引了100多家单位、两万余人参加,共收到衣物34万件,价值逾千万元,接收捐款8.44万元,“那段时间,从城里到乡下,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
6年多来,东阳义工组织活动200多场次,3万余人次参与义工服务,参与活动的市民、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15万多人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衣物74万余件、棉被2400余条、书籍6万余册,共计款物价值2310万元。
令人欣慰的是发生在很多义工身上的变化。2005年,慈溪人张伟岸的酒店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车子、房子都卖掉抵债,女友也和他分手了。
“当时,我消沉得整天待在小屋里睡觉、上网。”36岁的张伟岸,在2006年底与东阳义工“马大”结识后,“马大”没有像别人一样安慰他,而是邀请他到东阳做几次义工,“你肯定会对人生有新的发现。”
张伟岸第一次参加义工协会“阳光助学”活动时看到,在偏远山区,还有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立即结对了一个困难学生。从此,他干脆就在东阳做起小生意,以便就近做义工。2010年,江西省定南县发生特大洪灾,张伟岸还开车把赈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做义工没有报酬,还经常要贴油费,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他乐此不疲,“义工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予人玫瑰留余香。多年的公益实践让我们明白:帮助别人,不仅是快乐自己,也是成就自己。”义工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有意识地把公益真正作为一项经常化、可持续的事业来打理。
去年底,义工协会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承办东阳市第四届休闲购物节农副产品展销会暨美食欢乐节。因有近百名义工全程参与,使美食节品种丰富、安全卫生、秩序井然,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协会组织的近200次大型公益活动,都取得了成功。但大都是靠募捐,效果很难保证,也难持久。”“好朋友”说,东阳义工协会接手承办农展会和美食节,除了充实公益基金,发挥自身优势外,目的是为民间公益事业寻找一条新思路,“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 有困难可以免费吃碗面 “良面馆”饱含一颗公益心
- 毕业“废物”满校园 爱心同学做上“回收哥”
- "宁波亲子汇"公益少儿街舞明星团选拔赛报名
- 舟山义工名人"阿月哥哥"是职校生 职校生也有大未来
- 谁能帮我的梦想插上翅膀?聋哑女孩年年暑假盼学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