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4日讯 进入6月,许多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短期理财产品被强势推出,相比过去的不足4%,引发市民新一波的投资理财热潮。昨天,记者就此展开调查,有理财专家提醒市民,在各家银行纷纷拿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财产品“抢钱”时,一定要货比三家,谨慎投资。特别要注意这些理财产品是否注明“保本型”理财产品,否则高收益的表面会让你血本无归。
个人20万起购
银行疯“抢钱”
“看看我行最新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吧,90天的预期收益率有5.8%,33天的预期收益率有5.7%,机会难得啊。”昨天下午,记者一走进市区中兴路人民路口的建设银行内,大堂经理就推荐起了该行新发行的2款超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鼓动记者购买。其实不仅仅是这家银行,在记者走访的多家银行中,工作人员都推荐起了其银行最新发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均超过5%。
现在,1~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超过了5%,而以往只有中长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才会达到这个数字。这吸引了很多市民的购买,部分银行的超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甚至发行不久就卖光了。
“我们银行5.3%的45天短期理财产品已经售罄,太多人买了。”市区中兴路交通银行大厅里,大厅经理说,这段时间因为各家都出现了“钱荒”,加上又逢半年存贷比考核冲时点,使银行揽存压力“雪上加霜”。于是,提高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成了各家银行吸金的杀手锏。不过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财产品也是有选购门槛的,并非普通散户5万元就能购买到的。
这一说法和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致,该行新发行的90天的预期收益率有5.8%和33天的预期收益率有5.7%的理财产品,个人购买需20万起,机构购买需100万起。今天为最后销售日,发行余额已经不多。
“非保本”型理财
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低迷、房地产严格受限、贵金属价格暴跌,让很多投资者不知道该把闲钱投到哪儿,如今,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却让很多市民眼前一亮。但是,专业的理财师提醒市民,高收益的同时是高风险,近期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切不可简单地被“飙升的年化收益率”所蒙蔽了双眼。
“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是不是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别只是想着高回报率,而忘了高风险。”中国银行绍兴分行的专业理财师赏华江说,在购买理财产品中,市民要特别关注的是仔细查看相关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重点是本金保障的类型。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本金保障的类型比较多,例如有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等,其含义显而易见,而且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又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类型最多。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有可能亏损,甚至血本无归,因此这也从侧面凸显出购买之前一定要进行风险测评的重要性。例如在绍兴的一家地方银行近期发行的42天预期年化收益5.1%的理财产品就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
到账日期延长
高收益率会“打折”
短期理财产品,不能忽视的内容是仔细看清楚理财产品的认购期、开始日、到期日和到账日。
到账日期要仔细看清楚了,因为当天到账和延长几天到账会有一个明显的差别。这和提前几天购买一样,这个时间都是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进行计息,会无形中减少理财产品的每天收益率。
之所以要关注到账日,是因为有些相同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标注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总有高低之分,但是仔细一计算,其实标注收益率高的每天收益未必就高。
比如说,某款理财产品期限是33天,预期年化收益为4.8%,如果说市民是在开始日前一天购买,该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又是到账日,那么以投资100万进行计算,投资者每天的收益约为131.5元。
而另外一款理财产品也是相同的理财期限,预期年化收益为5%,相比之下,或许很多市民可能会购买后面一款理财产品。但是如果该理财产品的到账日比到期日延迟了6天,实际上就造成了投资期限达到了39天,而且后面6天还是以活期存款利率进行计息。若市民还是以100万进行相同投资,那么计算之后就会发现,市民每天的实际收益只有118元。
理财专家提醒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进行谨慎,不能被简单的数字所误导。
- 工商银行宁波各网点系统柜面昨一度无法办理业务
- 平阳一老人15万元现金被抢——10分钟嫌犯就擒
- 稠州银行男篮中锋张大宇求婚成功 让你又相信爱情了
- 义乌首家村镇银行开业专注为小微企业“输血”
- 担保资源物尽其用 金华银行多元化担保破解融资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