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海上田园种出新梦想 聆听象山高泥人与海的故事
2013年06月25日 05:59:01

高泥村网箱养殖基地一角。

  浙江日报讯晨光微露,东方泛起鱼肚白,千余座渔排在海风中轻轻晃动,荡起粼粼波光。吆喝声里桨声欸乃,打破了沉睡的西沪港湾。宁波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渔排的渔民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西沪港畔的高泥村,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离刚开通的象山港大桥仅数公里之遥。全村240户人家,从事海水网箱养殖的就有160多户,拥有大网箱2000余只,养殖面积超过2500亩。

  平静的海面上,养殖网箱,列队成阵,阡陌纵横。渔民们在这片产值达上亿元的“海上田园”上辛勤耕作,编织梦想,播撒希望。

  渔之趣

  “大黄鱼的嘴可刁了”

  高泥村码头,只见人们正忙着搬箱子、抬鱼筐,热闹非凡。养殖户周文玉把一筐活蹦乱跳的大黄鱼抬到活鲜车上,一边说:“一车装1000公斤,运到上海,这段时间销量不错,售价每公斤40元。”

  “到我的渔排上看看吧。”周文玉热情邀请。换上渔家的高筒水鞋,坐上摇晃的小舢舨,我们朝几百米外的“海上牧场”驶去。海风微微,却没有咸涩的腥味,海水也不似一般养殖海域浑浊。

  不一会儿就到了老周家的渔排。这是一片100多平方米的水域,用20多厘米宽的木板隔成了24个网箱。初次登上木板,记者如履薄冰,养殖户则快步如飞。

  周文玉蹲在鱼排上,伸手抓起一条四指宽的大黄鱼。离开了水的大黄鱼,扭动着身子,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银光。大黄鱼怎么变成银白的?老周笑着解释说,大黄鱼只有在夜晚起捕,才能变黄灿灿的颜色。

  正值退潮时,老周开始给鱼儿喂食,原本平静的水面立刻沸腾了起来。“喂鱼的料,都是当天从石浦拉来的,大黄鱼嘴可刁了。我们吃人工养殖的鱼,它们可只吃纯天然的鱼。”老周挥着长柄勺说。

  大黄鱼从牙签般大小,至长成一斤半左右,约需两年,这期间一点马虎不得。所有的饲料原料,都得在检验检疫部门注册,符合标准才能投放。老周说,县里的技术员常来村里指导,教给村民们不少科学养殖知识。

  渔之旺

  “什么鱼好卖,就养什么鱼”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高泥村人每天面对的西沪港,素有“浙东黄金港湾”的美称,水域适宜养殖海水鱼。在这里,渔民与海的故事,不断翻开新的篇章。

  1984年9月,村民严兴国用铅丝、钢筋、柴油桶做了10只简易网箱,开始在西沪港试养石斑鱼。 1994年,他与人合股养鲈鱼,当年每人净赚二三万元,打响网箱养殖头炮。在他带动下,高泥人争相搞起网箱养殖。

  “什么鱼好卖,就养什么鱼”,已成为高泥人的共识。养殖户严兴国说,刚开始他只养一种鲈鱼,现在则有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黑鲷、真鲷5个品种。

  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说:“前几年我们一直主打外销,去年以来,拓展国内市场成为突围重点。”象山港大桥开通后,除了杭州、上海、宁波、舟山等传统市场,高泥村还向南京、天津、辽宁等地直接供应活鱼。

  最令高泥人骄傲的是,去年村里也开始试养岱衢族大黄鱼了,过去这里基本上养的都是闽粤东族大黄鱼,大批量养岱衢族在象山还是首次。

  “岱衢族大黄鱼就是本地大黄鱼。”周文玉告诉记者,和闽粤东族相比,岱衢族大黄鱼头部更圆润,尾柄更细长,颜色更黄一些,味道也更鲜美。

  渔之变

  “水质转好,靠网箱改造”

  岱衢族大黄鱼对海水环境的要求更高,网箱密集的西沪港里能养成功吗?高泥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你看,现在西沪港的水是米色的,有时甚至是蓝色的,这在以前不敢想的。”朱中华自豪地说,“水质好转,归功于网箱改造。”

  这片海,承载着无边的鱼排,如同托起了养殖户无限的希望。然而,高密度的养殖,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污染。早在10年前,相关研究就表明,宁波象山港养鱼网箱超标严重,导致该海域赤潮频发。

  西沪港的养殖网箱必须“瘦身”了!2006年始,黄避岙乡在高泥村试点推广大水体养殖方式,实施标准化网箱改造。网箱标准化改造,100只传统网箱一改就成60只,意味着养殖量减少,收入就可能减少。

  但新一批鱼苗下苗后,渔民惊讶发现,往年最多只有50-60%的成活率,当年提高30%多。“原因显而易见,改造后,鱼排和鱼排间的空间大大增加,投饵量减少,水体流动增强,水质变好,死亡率降低。”严兴国说,如今养殖户都为完成改造而庆幸。

  渔之潮

  “经验,总是会被颠覆的”

  在高泥,鱼儿的“一笑一颦”都牵动着全村百姓的生活。我们来到养殖大户钱谢福的家中,想听他讲经验,可老钱却说:“经验,总是会被颠覆的!”

  的确如此,近年来气候环境变数不断加大,鱼病暴发无规律可循,给水产养殖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村内设立实验室,请市县水产专家针对水温、氧含量、氮磷含量等指标实行长期跟踪测量,预防灾害。

  以前,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养殖户都要一早赶去海边查看水环境。现在,养殖区的海水水温和盐度,在岸上就能实时监测到。一有变化,大家就能及时应对减小损失。这些,要靠高泥村紧跟信息化潮流,引进海水养殖“气象保姆”。

  早上七时多,高泥村老年活动室就聚集着10多位养殖户,大家盯着墙上的显示屏。当看到屏幕上红色字体显示,0.5米水层:PH值8.2、盐度22.7%、水温8.1℃时,脸上的表情顿时放松了。

  鱼类养殖,病害是大事。现在,少用或不用抗菌药,成为高泥村的主潮流。比如,鱼儿得了溃疡综合症,养殖户在池子里挂几个中药包。一个月后,鱼的病全好了。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高泥村养殖户减少各种用药约250万元,但有关鱼类的病害平均发病率却下降了约8%。

  “高泥的海水养殖正在转型升级。”朱中华说。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吴晓鹏 孙建军 编辑: 吴晔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仗着自己有拖车 光明正大去偷车“赚钱”
  • 东海休渔期远洋渔货 陆续进入宁波水产品市场
  • 浙江水产99.7%合格 甲鱼、白对虾容易有禁用药残留
  • 帮椒江养殖户打造致富梦 孔雀开屏订单多
  • 浙江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9.7% 今年启动"放心鱼"工程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