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都物流中心蔬菜批发
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对于一个一级农贸批发市场,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
“当然是食品价格和食品安全啦。”记者随机问了几位市民,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
作为传统的农贸市场,农都市场一直以来是市民极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也是杭州水产的“鲜活中心”。据新农都透露,目前光水产和粮油的供应量就占到杭州整个市场的80%以上。
去年年底,经营13年的农都市场向市民告别,而升级版的新农都物流中心则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萧山。
近日,记者带着市民们最关心的两大问题,来到了萧山建设四路,通过走访新农都物流中心,寻找农贸市场的升级样本。
农贸市场“触网”
做网商更要做平台
还没到新农都农贸市场,路边的房屋广告牌上便出现了醒目的指示牌,“新农都网上大市场”,其网址也格外醒目。
农贸市场也可以开到网上?
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早已不陌生,目前,仅淘宝网上的农副产品销售量就已非常惊人。然而对于一个拥有2900多个经营户的一级农贸批发市场来说,要把上千万不同产品全部搬上网络,并实现和消费者之间的对接,这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
“但这并不代表互联网对传统市场来说行不通。”浙江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夫告诉记者,即使现阶段做不了面面俱到的网上交易,也可以尝试网络与线下的相互联动。
“新农都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就是这2900多户经营户,他们有些甚至几代人在做农副产品的批发,把他们的资源连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
赵永夫说,新农都网上大市场去年11月份上线,实现了把所有实体经营户全都搬上网。“这些经营户,在网站上都能找到,包括店铺地址,联系方式,主打产品,图片等等。”
“自从被放上网以后,增加了不少外地客户。”杭州世发粮油的吴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物流发达了,外地有客户需要,价格一谈拢就直接发货了。
事实上,早在2009年,新农都就开始积极拓展虚拟市场,当年新农都收购了浙江瞬时达网络有限公司(即中国农业网),打造综合性“大农网”电子商务平台。
“我们想着力开拓三大业务:一是开展农产品信息发布推广;二是开展网上电子交易。网上贸易与网下配送对接,重点开发农产品‘鲜概念’网上商城;三是发展第三方支付与结算业务。发挥网络技术对接和平台管理的作用,推进第三方支付业务,解决中小型农业企业贷款难、支付难的问题。”赵永夫透露。
不仅通过网络为批发商建立平台,新农都网上大市场还打造了淘宝旗舰店。“一共有500多种农副产品在店铺销售,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产品在店铺中搞特价,仙居东魁特级杨梅现在就在首页促销。”赵永夫透露,这相当于一级批发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价格则要比二级市场或者超市等优惠不少。
“争取未来几年,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全部建成后,杭州人可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吃到舟山捕捞的海鲜、新疆的葡萄干、北方的名品小吃等。”赵永夫对此充满信心。
猪肉批发
实现实名制安全追溯
某天下班后的傍晚,你匆忙到附近的农贸市场里,选购晚餐用的菜,也许这时的你刚好看中了一块新鲜的猪肉,脑海里会不会闪过一个问题,这猪肉来自于哪里呢?
时间退回12个小时前,王大姐正开着她的小面的,拉着分切好的猪肉,往农贸市场赶。“每天早上4点,我就从城北的家里开到萧山的新农都农贸市场,买上半爿猪肉(半头猪),再拉到三里亭农贸市场卖。”王大姐说,对于她来说,进到好的猪肉,比什么都高兴。可要是买到不好的猪肉,她要找谁呢?
“这一问题在新农都可以解决。”新农都物流中心副总经理沈宏介绍。
记者发现在新农都的鲜肉交易区,每一位经营户都有一张“新农都物流中心商户卡”,这张卡上存储了该商户的所有信息。
而前来采购的批发商也要办理一张“贵宾卡”,产生交易时,则在中央结算中心进行卡对卡交易,“所有的交易数据,包括数量、金额、品种,买卖双方的信息在系统中形成数据库。”沈宏介绍,每一笔猪肉的交易都可以在中央结算系统查到,一旦有问题猪肉只要简单地进行电脑查询就可以追溯到。
“我们以前都是手工记录的,很容易就漏记了,发现问题去追溯的时候往往都找不到了。”新农都市场鲜肉区的吴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我也不会算错钱了,以前还要点现金的,现在也不用记账,电脑里一查都有的,真的很方便。”
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萧山的新农都农贸市场时,这里的热闹刚刚退去,“农贸市场最闹猛的时候,就是你们休息的时间。”市场里的相关负责人描述说,深夜11点到凌晨4点,从外地来进货的大户开始纷纷进入市场进货,农贸市场两边道路,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运货车。
“本地的批发商一般凌晨4点来批猪肉。”沈宏透露,每天有300头猪从新农都流向杭城市民的餐桌,这占到了整个杭州每天消费猪肉的10%,但这10%的猪肉销售实现实名追溯,便是不小的进步。
记者还发现,在新农都的每一个店铺里,每一种商品都会有一张商品准入备案卡,卡上有生产厂商、经营户、联系电话、营业执照、产品质量监测报报告等信息。
这样的展示,似乎让每一种食品来路清楚,更让人买得放心。
检测实验室
把住“安全”关
采访中,当记者来到新农都市场结算中心二楼时,一间全透明的实验室,让人眼前一亮。眼花缭乱的试验设备,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实验室,如果不说这是在农贸市场,一定误以为是哪个科研机构。
“一季度计划抽检2000次,检测重点干货、腌腊制品……”一张“检测中心2013年度检测计划”贴于实验室外,而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三位工作人员正在检测从市场里抽样来的干辣椒和腐竹等农副产品。
检测中心的陈华告诉记者,不同的食品检测的指标和方式不同,“比如新鲜蔬菜我们会检测农残是否超标,像干辣椒等干货则会查二氧化硫指标。”
“开业以来,已经检测了5500批次,每天至少要检测50个批次。”陈华透露,二期建设完成后,将会建设更强大的蔬菜速检通道,“一台检测仪就有96条通道,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检测96个批次的蔬菜。”
一旦发现不合格,则由抽检组负责通知经营户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必要时将配合工商部门进行监管,实现全市场覆盖的安全检测工作。
光这个实验室,新农都便投入了300多万元,配备了10多位食品安全检测专家。投入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确保食品安全,有人疑问,对于一个农贸市场来说,这样的投入是否必要呢?
“虽然运营这个实验室的成本很高,但这关系到百姓的餐桌。”沈宏表示,“安全”二字比什么都重要,是一种巨大的责任。
“其实经营户也不想卖不合格的食品,所以他们有时候换了供应商,也会主动来要求我们检测,检测没什么问题,他再大批进货。”陈华说,经营户们越来越注重自己产品的质量,因为这关系到自身的信誉。
“我们的目标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公司的农产品网络体系提供安全可靠的后方基地。”沈宏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