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杭州市主城区公办小学报名,今年入学儿童比去年约增加了4000人,在一些热点学校,因为买学区房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明确说“二表生”基本没希望,有的甚至说“一表生”都不能全部满足,需要排队调剂。对于符合入学条件的先后顺序,大家习惯俗称为“一表”、“二表”、“三表”生来区分,“一表生”指的是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三者一致,均在小学教育服务区。
这样严峻的现实意味着,对于热门名校来说,买学区房都不是能够100%入学的保证。但是家长挤破头想为孩子买学区房的现实却还在日益加剧,在全国各地都进入小学入学报名时间表的这一周,千辛万苦买到学区房却因为各种政策限制无法让孩子读名校,这样的故事几乎层出不穷。
在北京,一套邻近故宫的400平方米房产报价1.3亿元,单价是每平方米32.5万元,据传购买这套位于景山东街的四合院,可以上“北京最牛的小学”。尽管相关报道证实,购买这套天价四合院并不能获得北京实验二小等名校的入学资格,房产中介也将其移至线下管理,但是“天价学区房”的字眼,仍然刺痛人们的神经。
在上海,则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迷你学区房”。一套单价9.2万元/平方米、面积仅7平方米的房子位于“静安又一村”,中介介绍房源时倒是很直接:“这个房子肯定不可能自住的,只能用来挂户口。”按照对口学校的规定,必须要在“学区”内落户满2年。在上海中心城区类似这样的“迷你户型”学区房数量不少,除了“挂户口房”外,不少买家距离学校太远,接送孩子不方便,不得不再到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自住。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古时候孟母尚且要三迁,现如今家长的心情,也更是不难理解。社会竞争的剧烈、资源分配的失衡,在学区房上几乎完全体现出来了,对于学龄稚童来说,这大概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现实的残酷,当下的现实是,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财富的等级结构,形成一种“富者通赢”的局面。正是由于教育起跑线越来越严重地被金钱所扭曲,才有了那么多人为孩子可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恐慌,学区房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 温岭海普佳苑承诺的学区房成泡影 业主被忽悠了
- 宝龙城市广场业主很失望 买下时说好的学区房没有了
- 坑爹“学区房” 开发商承诺入学学校称没户口没资格
- “红五月”成交量下降 中小户型、学区房成主力
- 法院网上拍卖188平学区房 女子加价100万成交付全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