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一场规模宏大的运河申遗活动,让沉寂多年的古运河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也让它流经的嘉兴吸引了世界目光。
运河穿越嘉禾大地,孕育万物、润泽众生,流出了嘉禾的繁华锦绣和生命智慧,并促使嘉兴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稻作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的财赋重地,成为促使中国历史上漕运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城市,今年8月前后,嘉兴将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现场考察评估。
盘活运河古资源,彰显城市新魅力,以申遗为发力点和突破口,嘉兴正锵然向前。
运河,嘉兴理所当然的无价之宝
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特征的实物例证,记录古代重要历史信息的标志建筑,凸显古城风貌格局的典型范例……作为嘉兴的母亲河,大运河是嘉兴具有世界意义的金名片。
大运河嘉兴段修建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是中国人工修筑最早的运河之一。隋代江南运河的开凿,让大运河嘉兴段成为京杭运河的重要河段,从此确立了嘉兴“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如今,在嘉兴,110公里大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抱城、八水汇聚”奇观。
嘉禾之地,因水而起;嘉禾之城,因水而兴。北起苏州与嘉兴交界处、南与大运河杭州段相连接的大运河嘉兴段,是江南运河连接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河段,也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自然条件最好、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
得天独厚的水系孕育出物阜民丰的嘉兴。昔日的大运河,不仅给嘉兴带来了舟楫之便、灌溉之利、鱼虾之裕,其开拓的精神、开放的理念、开创的能力及包容的胸怀,也使嘉兴得以成为水运的中枢,描绘了不可磨灭的盛世华章:辽阔的沃野变成丰产的良田,曾经的沼泽蛮荒之地变成如今的市镇繁华之所,“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被永久地镌刻在这座城市的风骨与灵魂上。它,是嘉兴城市繁荣兴盛中的“无价之河”。
如今的大运河,依然是嘉兴南北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串联着境内的河流港汊,形成了以运河为骨干、沟通城镇乡村的蛛网运河水网体系。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与演变,运河依然发挥着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运河水柜”南湖、“运河管理机构”子城、“漕运重要物证”西水驿碑、“运河航标”三塔、“停泊休憩之所”落帆亭……众多与运河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散落沿岸,构成了丰富的运河景观。它,是嘉兴历史文化遗产里的无价之宝。
保护,嘉兴不可推却的“城市坚守”
养育城市、兴旺城市,运河因其被赋予的伟大母亲意义而备受关注。运河之于嘉兴,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和荣誉,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深镌于广大市民心中的精神符号。
2005年,三位专家发出运河沿岸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18个城市名单中没有嘉兴,媒体关于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行程的报道和图例中也没有嘉兴。“是嘉兴遗忘了运河,还是运河遗忘了嘉兴?”一时间,这一话题成为2006年广大禾城市民和一些国内专家的讨论焦点。一座城市,因运河而激情澎湃;一座城市,为运河而自发反思。
其实,早在2002年和2004年,嘉兴市运河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便相继实施。2006年,嘉兴市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2007年,大运河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嘉兴名列其中。2008年,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列为嘉兴历史文化保护十大工程。同年,以市长为组长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设立申遗办统筹协调各项日常工作。2009年,《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出炉,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2012
年,《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和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出台,并下发责任分解表。
运河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运河文化的载体。以运河文化保护为抓手,守住城市的历史根脉和文化基因,这座城市内心油然而生的呵护情感悄然在延续。作为运河城市的嘉兴,一种应有的文化自醒和文化自觉逐步建立。
“大运河是孕育嘉兴的母亲河,是我们这座江南水乡城市的文化血脉和精神符号。保护好千年流淌的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嘉兴对大运河的理解愈发透彻,行动愈发谨慎。舍弃一些短期利益、克制一些开发欲望、控制一些发展冲动,运用发展创新理念,将运河珍贵遗存“串珠成链”,让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贯穿于城乡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成为摆在嘉兴面前的全新课题。
一张分量十足的文化名片,正在嘉兴务实的举措、切实的举动中张扬。
申遗,嘉兴无法忽视的万众期待
因为申遗,流淌千年的中国大运河日益喧闹,默默承载着无数过往历史的逝波在一夜之间被激活。因为申遗,描绘千年的古文明画卷更加多彩,静静书写着无数过往岁月的记忆在一夕之间被唤醒。
在嘉兴,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运河边出生成长。对于运河,他们留下了太多太深的记忆。时至今日,静静流淌的运河依然牵动着无数嘉兴人的情感,牵系着无数嘉兴人的灵魂。“小时候常常到运河里捕鱼抓虾挖河蚌,这是我至今都无法忘记的美好记忆。”作为一名运河志愿者,家住王江泾镇的陈宏伟表示,运河陪着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为长虹桥拔除野草,维护河道周边环境,到学校宣讲运河知识,如今的他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细心照顾着心中的母亲河。
申遗是保护的最好途径。自2007年起,嘉兴按照世界遗产标准与要求有序推进着各项申遗工作。完成运河河道本体149处、沿线不可移动文物437处的文本登录,理清运河遗产基本信息;编制沿线重要点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专项保护规划,构筑遗产保护法律保障;完成落帆亭保护修缮工作,长虹桥、分水墩环境整治工程,及大运河航运水工设施“孤本”长安闸的考古发掘工作,彰显运河文化保护力度……
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嘉兴110公里运河河道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占申遗河道总长的十分之一以上。苏州塘、嘉兴环城河、杭州塘、崇长塘、上塘河、桐乡崇福至杭州坝子桥6段河道,生动展现着大运河自春秋至现代的完整演绎历程。长虹桥、长安闸作为运河水工遗存的杰出代表被列入申遗名单,表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水工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成就。
“运河是嘉兴重要的文化基因。千余年来,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这座城市的崛起和兴盛,也给这座城市的人们打上了‘不排外’的性格烙印。”嘉兴知名学者崔泉森表示。新时期的运河申遗将让嘉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简历中,再度以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格调,彰显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