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65个样本中有48个发现农药残留,占样本比率为74%。检出的农药残留中,除氟虫腈为2009年被禁止使用外,其余农药已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长达十年以上。
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多年来,我们一直被相关厂商灌输这样的观念,至今已在很多患者心中根深蒂固。可事实上呢,不仅知名中成药产品汞超标、违规使用朱砂等新闻接连曝出,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如何也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以前,中药材大多是野生的,很多都来自深山老林,不仅珍惜名贵而且大多无污染;可现在,已经罕见没有大规模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了,由此产生的后果不仅是中药材产量的极大提高,还有质量的参差不齐甚至急剧下滑。
其实,对于中药材市场的“疾病缠身”,媒体已经有过多次曝光。比如《人民日报》就曾报道中药材市场价格飙涨、假货频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名称混乱等乱象。从现有的媒体报道看,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一样,中药材质量下滑,也少不了市场监管缺位、违法成本偏低等因素。而且,相比问题食品,无论生产、流通还是销售环节,中药材监管都更为宽松,甚至堪称漏洞百出。
就拿农药残留超标来说,在药材生产环节,一些高毒农药被禁止使用已达十年以上,但却依旧能从今日在售的药材中检出,可见政府相关规定已沦为一纸空文。这种明知故犯之举大行其道,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监管不力,缺少兜底制约机制:一方面,新版《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农药并无含量规定,另一方面,药材批发商或者药企在购入药材时又很少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也就为富含农药残留的中药材进入流通环节大开了方便之门。再看销售环节,在中药还延续古老的手抓模式的今天,不用说看不见的农药残留,光是看得见的灰尘就够吓人的;抓药过程中药师既不戴手套,称量的器具也无任何特殊处理。即使已经是成品的中成药,对说明书的“禁忌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项目也往往采取“尚不明确”的态度。连对患者知情权的起码尊重都没有,却可以号称“无毒副作用”,如此无所畏惧的药企,又怎会真心对源头抓好中药材质量有所作为?
“药材好,药才好。”这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更是一个基本常识。如果中药材质量本身有问题,再高明的中医,再经典的药方,也不可能有好的疗效,甚至还可能致病。由是观之,中药材从生产到流通,从卫生化操作到毒理学研究,都应该与时俱进,建立严格的监管和惩罚机制,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否则,“治病”的传统中医药就会为“致病”的问题中药材背上黑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