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8日讯 “7个小时,我就不停地在山上打转,同一条路上下数次,但是我知道在等到救援前不能停止走动。”昨天清晨5点多,体力有些透支的驴友顾先生等到了一支10多人的救援小分队,将他安全带离了毛竹林。而他下山的第一件事就是猛喝水,感谢不放弃搜救自己的上百名有心人。
夜入山林有人迷路
前天晚上8点多,40来岁的顾先生和8名驴友相约来到横街镇大雷村,准备上山捡蝉蜕。“往年也来过好几次,所以感觉熟门熟路的。”顾先生说,为了提高效率,他们9人分成2组行动。“我和另外两人分在一组。”
一个多小时后,两名组员觉得有些累,可精力充沛的顾先生还想再去周边看看,就让他们先下山了。
待到晚上10点多,大家都到了集合点准备清点“战利品”时,才发现顾先生没出现。“莫非迷路了?”不放心的8人立刻照着其走过的路径,一起上山寻找。找了近两个小时无果后,他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立刻向横街派出所报警求助。该所接警后,马上召集起来4位民警和15位巡逻队员,组成了一个临时搜救队,赶往被困地点甘潼开展搜救工作。
来回走动使劲保持清醒
山下众人焦急搜救的同时,已经迷路的顾先生内心也同样焦虑着。但拥有一定户外生存知识的他,意识到只有保持清醒才能找到出路。
“当时下着大雨,山里头又黑又冷,只有让自己不停地走,才能保证身体热度。”起初,他还想凭着记忆寻找来时的路,可雨夜里路并不好找。顾先生回忆说,当时手电筒也没电了,在找不到路的情况下,他选择一直往山顶走,到了山顶再往下走,接着再向上走,如此反复着。“我也记不清自己走了多久,感觉来回翻了6座山头。”
为何上山不带手机呢?原来,他在上山时看到天有小雨,怕被淋湿就将手机放在了车里。平时,他和这群驴友也是偶尔上山游玩,也就没带专业装备。
上百人分组连夜搜救
雨越下越大,笼罩着漫漫长篙山。经过两个小时,搜救队依旧未能确定顾先生所在的准确位置。
“这里一山套一山,山头众多,加上雨势影响,大大增加了搜救难度。”为了抢夺救援时间,横街派出所的戚教导立刻召集全所人员加入救援工作,同时寻求鄞州区巡特警大队、鄞州区消防大队和横街镇政府的帮忙。为了能更熟悉附近山头的地势和走道情况,大雷村村书记号召熟悉地形的村民加入搜救队伍。与顾先生同行的驴友也纷纷提出要一起上山寻找。顾先生的妻子也因担心丈夫的安危赶到现场。
昨天凌晨2点,上百人集结在山下,经过部署兵分6路开始上山搜救。雨夜,视线模糊,山路湿滑,给救援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滞。整个搜救过程中,呼喊声在山间此起彼伏地响起。“听,有声音!”经过3个多小时的搜救后,一阵阵微弱的呼喊声从山顶传来。顺着声源,一组10多人的搜救小组终于在一山顶找到了失踪近7小时的顾先生。
记者手记
成功救援令人欣慰浪费人力无法忽视
4月23日,《爬山迷路两人被困横溪梅岭》;6月4日,《山洪暴发17名驴友被困宁海天河景区》……两个月内,就已刊登不少驴友迷路或是遇险事件。搜索网络,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类似新闻层出不穷,每次救援都得出动很多的警力、人力和物力,有时甚至还会发生施救人员也被困的情形。而网友对于此类新闻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同情逐步分化成质疑甚至指责。
多部门联合对被困驴友进行救助是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的,若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救援义不容辞。可现实却是,大部分的被困事件是可预见、可避免的。成功救援固然令人欣慰,可浪费人力物力却无法忽视。
在无法控制外界因素的情况下,驴友自身能否做得更多一点,在可控范围内将可预见的危险性降到最低。虽然驴友出行的风潮很兴盛,但不是背个包、带了点装备就能随意去探险的。
- 考砸了离家出走迷路又被野蜂蛰 警察雨夜搜救3小时
- 孩子依然下落不明 亲历温州史上最大户外搜救行动
- 搜救队员赶到时孩子已不知所踪 峭壁上只剩一根香肠
- 宁波4名驴友雨夜迷路青草湾 干群冒雨搜救成功
- 姑娘凌晨回家遇持刀抢劫 脱险后尾随劫匪报警求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