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徐达(右二)和他的伙伴们
6月30日晚上,永康市行政中心8111大厅,举行了一场慈善助学晚会。
694个座位,上座率达95%。
主办者是“浙江90后爱心团”,团长杜徐达,是永康综合高中的高三学生。
这场大型慈善晚会,是他送给自己的毕业礼。
5月中旬开始筹办,写策划书、跑场地、募资金、找节目,杜徐达一路磕磕碰碰,但最后赢得了多方的支持,晚会办得很成功,当场募集了34000多元善款。
这些善款,还是会和之前他筹集到的善款一样,寻找合适的渠道发放出去,所有支出,都会在爱心团的网站上公开。
昨天,第一笔善款已经发放——根据善款主人的意愿,这笔9000元的善款被定向援助给了一个女贫困生。
我只能读专科
但我想做点什么
杜徐达,1994年出生,一米六五的身高,最重时也只有99斤。这个瘦小的小伙子一说话就爱笑,笑起来细细的眼睛就成了一条缝,但始终保持着那不紧不慢的语速。
杜徐达成绩一般,他很清楚自己要上本科很难,在高一时,他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大专。
所以,学习就没那么紧张。
可他又是个闲不住的孩子,还总琢磨着要做点大事。
杜徐达爸爸是社区工作者,母亲办厂,家境不错。但爷爷奶奶都是残疾人,父亲16岁起就在城里打拼,父亲常说,能有今天全靠朋友帮忙,最见不得身有残疾的人家孩子吃苦受穷。
受父亲的影响,杜徐达也见不得人家穷苦。
高二第一个学期,班里有个同学叫陈文正,个子只有一米四,原来他小时颈椎扭断过,医生说,不会再长个了,而且他父亲是个残疾人,家境贫寒。
他知道后,就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每月往陈文正的饭卡里充400元,过年还会包个红包。
他也喜欢上网,但和别的同学上网就玩游戏不一样,他经常逛永康当地的论坛,寻找做大事的线索。
2012年4月26日,他在百度永康贴吧看到一个烧烤店的老板说,想请30个贫困孩子吃饭。
他一看,这事不错。
于是,他和同班同学季鹏一说,陈文正也答应帮忙。三个人找到福利院,请了30个孩子,大家好好吃了顿。
这之后,他给自己的团队取了个名字,叫“综高爱心团”。
去年本报推出“六一民工心愿认领活动”,他筹集了5000多元,认领了62个孩子的心愿。
募资金
20个人一家家店跑
7月份,杜徐达就要毕业了,他想要一个不同寻常的高中毕业礼。
办一个慈善晚会?
这时,他的爱心团已经改名为“浙江90后爱心团”,有了20多名团员,还有武义分部、湖州的安吉分部。
他把团员们张罗起来,做了个预算,办一次晚会需要3万多元,包括场租、音响灯光、吃饭交通等。
6月17日起,杜徐达把20个爱心团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到五金城一家家商铺去募捐,两天下来,只募捐了75元。
晚上,杜徐达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父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父亲拍了胸脯,能募集多少算多少,不够的钱,老爸出了。
虽然心里有了底,可如果全靠老爸,那即便办成了,也不是杜徐达想要的。
第二天,杜徐达把募集地点换到了巴黎商街、华丰菜场、时代广场等永康商业繁华地段。6月21日,终于在巴黎商街碰到了一个做蛋糕的林老板,愿意出5000元钱做慈善助
学,为开张讨个彩头。还有个酒庄出了6666元。
对了,报纸上不是说,旺盛达老板刚随习主席访问非洲回来嘛?对,找他去。
6月23日晚上,他们辗转找到了俞建宁。俞建宁也爽快,听说是做好事,答应资助7000元。
路过以前家里装修、买过地板的板材店,杜徐达就冲了进去,刚好老板在,一讲,又是3000元。
他还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发上微博,有位市民在微博上看到后,给他们的账号里打了1000元。
截止到6月30日,他们共募集到了26000多元现金。
有了启动资金,还得有爱心拍品。
章洪广是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得知杜徐达要搞慈善晚会,愿意作画支持,他还发动陈一等书画家,捐赠了8幅书画。
还有些老板资助了油烟机、煤气灶、高级饼干等。
跑场地
赢得了市委书记的支持
有了资金有了拍品,只要解决了场地,这事就算成了一半。他想要放在永康最好的场地,市行政中心8111大厅。
6月24日,他打电话到永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方说,一个晚上场租要2万元。一番讨价还价,1.6万,最低价不能再降了。
整个活动预算经费总共只有3万多元,一个场租就占去了大半,怎么办得成?
于是,他拉上老爸去找一位市委领导,领导表示此事不归他分管,爱莫能助。
谁分管?副市长戴翀。去年8月,杜徐达在石柱镇搞过一场小晚会,资助过5个贫困学子,戴翀参加过他们的活动。
他通过老爸朋友找来电话号码,打电话给戴副市长。戴副市长让他找市府办。第二天,市府办协调后回复说,1.2万。
还是太贵。
6月24日,杜徐达给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发去了一条长短信,“大致就是说爱心团筹办慈善助学晚会,无奈行政中心8111大厅场租太高,没有收入的学生团承受不起,希望徐书记帮忙”。
短信没有回复。
但第二天,市府办一个副主任打电话给杜徐达,让他到慈善总会开一张纯公益活动的证明,交给机关事务管理局,可以便宜到8000元。
这可是史上最低价了。
杜徐达说,去年8月在石柱镇搞的那个慈善活动,他也向时任市长的徐华水发了邀请短信。
当时,徐华水回了短信,大意是:因在外开会,到不了现场,你们搞的这个活动很好,我会支持你们的,希望你们坚持走下去。
正是这条短信,杜徐达才敢利用书记这条“求助热线”。
经验总结:凡事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杜徐达说,整个活动搞下来,父亲贴了1.5万元,这还不包括接送费用,他自己拿出4000多元压岁钱,请团员们吃饭、买水。
但他很开心,毕竟这件事办成功了。
他也收获了很多,比如遇到挫折,应该如何去应对,不到最后,绝不放弃。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讲话,现在绝对不会怯场。
爸爸杜仁富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读本科、上名校。
“我认为会读书不是惟一出路,得让他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喜欢做慈善助学,我当然支持。”
杜徐达说,他想去读大专,不成的话,想去当兵。两者都不成,他就选择在老家就业。但不管如何,他都要把这个爱心团队做下去。
- 新居民渐成嘉兴电大学历教育“生力军”
- 海宁市“海创基金”创募资金额、子基金数"双最"
- 温州3支企业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可募资金21亿
- 中美首度联手培养专科医师 麻醉科与心脏科已合作
- 国内首家国际联合专科医生培训中心落户浙医二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