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新东站启用首日发送旅客3.8万人次、列车180趟车次
2013年07月02日 09:07:09

记者 李忠 摄

  昨天是杭州新火车东站正式启用的第一天。一座枢纽启用,一座城市被激活了。

  早上8点不到,站里就已人流如潮,乘车的、参观的、体验的,人人都对全新的东站充满好奇。

  9点,从杭州东站出发的首列高铁——宁杭G58次列车缓缓驶出东站,标志着新东站正式亮相。根据铁路杭州站的统计数据,截止到昨晚6点,杭州东站共发送旅客3.8万人次、列车180趟车次。地铁火车东站站客流1.87万人次,仅次于城站站。

  昨天,老杭州们揣着浓厚的好奇心来了。

  不少老年人结伴前来,正从新东站的高大、宽敞、明亮中,逐一寻找他们记忆中那个老东站。对比老东站,他们发出的是一声声由衷的赞叹。

  昨天,对杭州旅游兴趣浓厚的外地客兴冲冲地来了。

  我在现场遇到了来自长三角多座城市的客人们。来自湖州长兴的乘客陈先生,说他上车刚想打个盹就到站了,湖州到杭州,从来没想过如此接近。我知道在他们眼里,从此杭州就是他们生活的另一个“城区”,长三角地域“一体化”时代,不经意间就来了。

  昨天,头戴安全帽的建设者们依依不舍地来了。

  数年的施工建设,看着新东站开门迎客,像是他们的孩子一点点地长大成人,服务社会,心里是欢愉和自豪,也有留恋与不舍。浙江建工集团的同志们,终于有时间能放松地“亲近”东站,他们排成一排,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留下一生的纪念。

  东站好大啊!连清洁都得开着电瓶车。踏进东站,几乎每个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没错,这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尽管大,却层次分明,功能清晰,据说,这样现代化的火车站,基本是按照机场的模式设计的,人性化、便捷化是它的原则,也是国际现代化车站的“模版”,坐火车、坐飞机,今后都是一个模式。

  东站启用之前的三年,我经常到工地,体会东站的变化。直到昨天,当身边旅客匆匆而过,当候车厅人头攒动,我猛然发现,之前那座冰冷的建筑物,突然间有了生命,活了。杭州的灵气和精神,就在这一天开始,注入了东站。

  当采访间隙,我坐在候车大厅的商业区用餐,有一种从来没在车站中感觉过的闲适感,候车不再是与各种行李包、拥挤旅客的“亲密接触”,不再是人声嘈杂的中心地带。新东站,前所未有地提供了繁忙节奏中的“闲暇”,一座现代化的交通枢纽,不但改变我们的出行,也在改变我们的心境。

  新东站的启用,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无限希望。

  都市新门户已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向我们招手。

  故事1

  一家三口从湖州坐高铁来体验

  昨天,与杭州新火车东站同时开通运营的,还有宁杭甬高铁。

  10点32分,新东站候车大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正是来自湖州的首批宁杭甬体验者。年纪最大的68岁,最小的才7岁。林先生一家都报名参与了此次体验活动。

  早上9点57分,他们从湖州站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达了杭州东站。

  “真快啊,简直是风驰电掣,你看,我很多照片都拍糊了。”林先生向记者翻阅着单反相机里的照片说,“因为宁杭甬,湖州也迈入高铁时代了。”

  提及对新东站的印象,林先生笑着说:“好大,像机场一样。候车的座位很多,之间也都很宽敞,间距很大。整个站给人感觉很大气。”

  而林先生7岁的女儿显然有更多的话要说。“这是我第四次来杭州了,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开车来的,今天是最快的一次。我喜欢坐高铁。”小姑娘眨着双眼,开心地说。

  记者问她,知不知道什么是高铁。“就是最快最快的火车嘛,和飞机差不多。”

  小姑娘转而开始对记者的相机摆起了各种POSE。

  突然,小姑娘眼前一亮,指着不远处灯光明亮的红色招牌说:“爸爸,我要吃肯德基。”

  那是候车大厅的2楼,集中了不少餐饮超市等商铺配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连锁。

  故事2

  常州客来会杭州老友更方便

  为了赶东站的高铁,老陈特意将自己去宜兴的行程拖后了一天。

  53岁的老陈是常州人,穿着白T恤,身形健硕。他有个朋友在杭州,两人是铁哥们,每年他都要来串个门,在杭州玩几天。

  老陈说,“以前都要从上海绕,得3个多小时。宁杭甬高铁开通,闺女就在网上替我买了票,提票信息就发到我的手机上。不过,我不太会用自助取票机,最后还是找工作人员帮忙的。”

  作为杭州的“老熟人”,老陈觉得,新东站的开通对他来说简直太方便了,家住在常州,女儿在南京工作,自己又经常来杭州。

  从这三座城市其中任何一城出发,到其中另外一座城市,现在都能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

  “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老陈的比喻很有趣。

  关于新东站,老陈的夸赞之词说了不少:“我觉得现在站内秩序弄得挺好的,不过以后春运时也能这样就好了。从第一天的情况看,还是不错的,干干净净,工作人员素质也高,整个候车大厅给人很有档次的感觉。”不过,老陈也提到志愿者数量不够,培训工作以后也要加强,很多情况问他们都不了解,也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另外大厅里的功能提示和指路方面还有些欠缺,希望以后能够完善。

  13:00,6B的检票口开始检票。

  老陈拎着一大盒西湖藕粉礼包过了电子检票口。

  整个检票过程,只有4秒钟。

  故事3

  金婚夫妇拍合影见证历史

  “小伙子,麻烦你帮我们合张影。”招呼记者的是吕老伯,今年75岁,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

  镜头里,77岁的老伴余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身边总有人走过,有些还停下观看。

  观众在旁,表现不佳。因此,好几张照片都没拍好。

  过了一会儿,路人都走开了。调整了一下情绪,余阿姨很自然地笑了,眼睛弯弯的,显得很幸福。

  这对“姐弟恋”已携手度过了50个年头,已经是金婚。从杭报上得知新火车东站开通,老两口昨天大清早就赶来了。

  “我们坐地铁来的,客运中心站上的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地铁口出来,坐电梯一路上来就到了,是真正的无缝对接。”

  吕老伯笑得很开心。作为杭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老伯至今还记得老东站的模样:

  “老东站就是脏乱小。以前的站台很小,两边都是平房。你来坐火车,一路上都是兜售小吃和矿泉水的摊贩。春运的时候,等车回家的队伍一直要排到大马路上,很多人晚上就睡在马路上的,那个场面啊……”

  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28路公交车。很早以前,到火车东站的公交车只此一路,从浙大到东站。

  “一般到黄龙,车子就塞满了,那个挤啊,你力道小点根本上不了车。”老伯回忆说,那些年,28路一直被称为“最拥挤”的公交线路。

  因此,火车东站一度是他最不愿意来的地方。不过,2010年1月20日,吕老伯却专程来到这里,拍下了老东站最后的样子。“人老了,对很多东西都有感情了。拍下老东站的照片,再拍一拍新东站,这就是见证历史。”

  说到新东站,老伯一脸的兴奋:“现在这里,上面有高铁,下面有地铁,速度也快。杭州是真的不一样了,你看看周围的房子,老底子都是田畈啊。”

  老伯还特意让记者帮他拍下“杭州东站”四个大字:“你看看,多少大气啊!”

  故事4

  东站建设者大喊五声“好”

  “杭州东站好不好?”

  “好!”

  如此的一问一答,在候车大厅里回响了5遍。

  问的是铿锵有力,答的也落地有声。

  这是新东站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拍集体纪念合影。75人,站了三排,瞬间在大厅里立起了一道人墙。

  他们都是浙江建工集团杭州东站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新东站主体站房正是出自他们之手。

  从2008年拿下标的,到昨天正式交付投入运营,这5年工作中的一幕幕场景,在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章志钢看来,依然历历在目。

  他说:“主要难度是大量的协调工作。2009年我们第一台桩基进场时,杭州地铁一号线已经在施工。同时东西南北方向都有工程在进行,整个站房是被包围在里面。基本上每天开会协调到深夜,整个工程也是24小时满负荷向前推进。”

  谈及新东站,章工言语间满是自豪:“新东站的特色很多,第一个就是零换乘。候车层就在铁路线上方,旅客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步行距离。通过两侧的自动步梯和垂直电梯,能最快地实现换乘。第二个就是新能源的应用。我们所在的站房屋顶,铺设了12万平方米的光伏电站,这些装置将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力,预计可满足东站大约30%的用电需求,目前在全亚洲都是最牛的。”

  章工说,新东站与其说是他们呕心沥血的作品,倒不如说更像自己的“孩子”。

  “这么多人日日夜夜奋战在这里。作为一个建设者,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建筑,一天天、一点点地成型,这种激动的心情一般人体会不到。所以,今天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合影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大喊“茄子”,而是大吼一声“好”字,来定格表情和口形。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吴蔚 陈栋 编辑: 吴晔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高铁开行首日:多个方向的车票比较紧张
  • 火车东站枢纽启用首日 小问题不少但都在改进
  • 杭州东站首趟高铁见证青春与爱情 今后动车将公交化开行
  • “我为‘七一’献热血”活动启动 首日超3万毫升
  • “最养眼”高铁通车为长三角旅游带来什么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