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3日讯 (通讯员 富岑滢)“240!”
“260!”
“300!”
一锤定音后,一盆普通的铜钱草盆栽被拍到了300元人民币的“天价”。
这样稀奇的一幕,发生在7月2日上午萧山供电局“点亮玉树”职工艺术品公益拍卖会上。为了千里之外的玉树县小苏莽中心寄校筹措最后一笔善款,该局职工们捐出了34件书画摄影藏品参加拍卖。拍卖筹得善款4万余元,全部投入到学校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建设中。
这将是“点亮玉树”公益行动点亮的第三所玉树学校。
圆一个梦,点亮雪域光明
“通电后的第二个早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广播体操音乐声第一次在操场上响起时,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从教室里飞奔到操场上……有了电,我们的电脑教学终于开始……电,圆了孩子们的一个梦。”今年4月,在一封由玉树县结石镇扎芒村小寄来的感谢信中,校长巴扎如是说。
故事起源于三年前。2011年8月,一组来自媒体的报道引起了萧山供电局的关注:在距离萧山6000里之外海拔4400米的玉树县,不少灾后“帐篷小学”还处在无电时代。没有电,这里的孩子不知喜羊羊为何物,没有电,这里的孩子在漫漫长夜中盼望光明。
时值萧山有电95周年,看到震后玉树无电的消息,萧山供电局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召唤。该局联合媒体,发动全局2500名职工捐款,开启“关注玉树无电学校——点亮孩子心灵之灯”公益行动。该局利用浙江作为全国光伏产业基地的优势,为玉树县下拉秀乡曲新村小购买并安装了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虽然千里送“电”的途中经历了大雪封山、高原反应和语言环境适应等重重困难,萧山供电局依然将“点亮玉树”的爱心义举延续了下来。2012年10月,该局又为玉树县最后一所“无电村小”结石镇扎芒村小送去了光明,实现了玉树草原上村小“校校有电”的愿望。
“灯亮的一瞬间,看到孩子们兴奋的小脸泛着红光,就觉得再辛苦,再劳累也是值得的。”亲自跋涉6000里点亮曲新村小第一盏灯的萧山供电局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郑应忠说。有着24年工龄,线路工出身的他,站在灯光下和孩子们一起拍着手,眼眶微微泛红。
献一份情,建起公益平台
从决定“点亮”曲新村小开始,萧山供电局便一直在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国有企业做好公益事业的路子。
当由搜狐网和京华时报等全国33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2011平凡的良心”评选活动将荣誉授予萧山供电局“点亮玉树”行动时,萧山供电局找到了方向。“也许,一开始我们点亮的只是雪山上的一片星火,但我们可以通过打造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关注玉树无电学校,让爱心最终汇成燎原之势。”在为扎芒村小送光明的捐赠仪式上,萧山供电局局长李陟峰动情地说。
于是,“点亮玉树”走上了成为全国性、专业化、规范化的公益品牌的道路。2012年12月,在吸引到著名媒体人、全国“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发起人邓飞的关注后,萧山供电局、“免费午餐”公益团队和玉树县教育局签订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围绕援助玉树无电学校,三方开展自愿、平等、长期的合作。其中,邓飞公益团队在全国公募善款,为“点亮玉树”行动所援助的无电学校提供爱心厨房、免费午餐、御寒衣鞋、图书、支教等助学资源。萧山供电局利用自身优势,号召员工和社会为无电学校捐赠光伏发电设备,定期派志愿者赴玉树边远学校支教,并组织“爱心家庭”与玉树学子开展结对帮扶。
自此,一个社会化、开放化的“点亮玉树”公益平台搭建成形,全国公益力量和公益资源得以凝聚。
马上“慕名而来”的是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今年4月,知悉玉树县仍然留有教学资源空白,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联合萧山供电局,建立起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玉树”工作站。在“点亮玉树”公益平台对接帮助下,该培训中心与玉树县教育局启动了
两地师资的对口交流工程,并开始对包括3所初中、13所小学以及15所幼儿园在内的共852名教师开展长期系统培训,全面提升玉树基础教育水平。
“共同的梦想是‘中国梦’的主旋律。在倡导社会公平,鼓励社会向善的潮流中,‘点亮玉树’公益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一个人都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人圆一个梦,献一份情,那么我们离实现一个共同的中国梦就不远了。”持续三年跟踪报道“点亮玉树”事迹的新华社记者黄深钢评论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