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企晚会。
合唱培训。
业余文体队演出。
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 日前,景宁包凤村畲家歌舞会在村广场空地上隆重举行,从邻村赶来观看的群众把包凤村点缀得格外喜庆和热闹。此次演出的演员全是该村村民。包凤村党支部书记说:“往后,我们还要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还要邀请县里县外的畲族同胞一起来联欢,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幸福。”
以往“一厢情愿”的“送文化”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逐步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已不甘心在台下当观众,而纷纷上台争当主角。景宁文化部门准确把握群众文化需求,调整工作方法,转变角色,将工作职能从传统的“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群众自办文化提供多元化服务,建设“畲乡文化,群众主体”的服务体系,让群众拥有文化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景宁的“五权”机制创新引起省相关部门的重视,6月下旬,省文化厅组织群文建设专家深入景宁专题研究省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
文化预报,群众拥有知情权
景宁文化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化需求摸底调研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了一系列切合群众需求的工作措施,通过各类活动载体和平台,让文化工作完全公开、公正、透明,让群众对文化充满亲切感和信任感,不仅激发了深埋于基层的文化创造力,也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模式。
建设“畲乡文化,群众主体”的服务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的创新机制,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需求不对称现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探索。景宁文广新局局长夏雪松说,机制创新不是简单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关键的在于充分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介绍,景宁畲族自治县在推进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注意贴近民生,继2012年推出“畲乡文化卡”后,2013年又创造性地推出了“文化预报”。
“文化预报”是“畲乡文化,群众主体”服务体系中,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的一大举措。“文化预报”,参照气象预报的形式,在固定时间以固定方式,通过当地的主流媒体、网络、社区公告、乡镇宣传栏等方式对文化活动进行公开预告,让群众知晓文化项目、参与文化活动。根据文化工作实际,文化预报将对文化系统、乡镇文化站、业余团体举办的各类文艺展演、体育赛事、电影放映、群众活动、展览展出、特色活动等文体事项及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惠民举措都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尽知文化事。
项目包装,群众拥有话语权
在景宁文化部门建设“文化群众主体服务体系”的理念下,文化部门通过成立项目包装组,深入各乡镇(街道)村落,摸底调研,根据百姓需求,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特色活动,因地制宜地进行挖掘、创新、整理、策划、包装,推进“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建设,让群众拥有文化话语权。通过项目策划包装,一时间,畲乡群众文化高潮迭起,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身影。东坑“尝新节”、汤北“汤氏”文化节、大漈“抢猪节”、雁溪“摄影节”、景南“迎神节”、东弄“畲艺节”等特色品牌活动,都已深入人心。群众自办文化热情空前高涨,畲乡大地呈现一片文化盛世。
文化部门还经常不定期举办各类群众文化座谈会,主动邀请群众对文化部门的服务提要求、讲建议、谈想法,认真倾听百姓对文化的需求和活动开展的反馈意见,形成良好的文化民主氛围,得到百姓一致赞赏。
草根舞台,群众拥有参与权
“凤舞畲山”大舞台由该县文化部门倾力打造,舞台统一设计,活动有统一口号“凤舞畲山大舞台,幸福畲乡炫起来”。据了解,凤舞畲山大舞台,是一个不设门槛、没有台阶,“纯草根的开放剧场”,是城乡居民“家门口的舞台”。“凤舞畲山”大舞台自2012年启动以来,在全县范围(包括各乡镇、街道、社区、村落)已成功举办80多场,以“凤舞畲山大舞台”为龙头的——“畲家飘歌”、“农民艺术节”、“小小故事林”、“快乐广场舞”等一系列以群众为主角的文体活动已经在畲乡大地全面铺开。这些活动大多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己组织、自己主持。通过免费剧场的开放,“大篷车”的免费使用“凤舞畲山”大舞台,为老百姓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表演梦想的舞台,让广大百姓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和“明星”。“凤舞畲山”大舞台彰显畲乡独特的文化魅力,让畲乡大地开满和谐之花、幸福之花,给畲乡注入清新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如一支奇葩永恒地绽放在畲乡人民心中,大放异彩。
“凤舞畲山大舞台”活动是该县文广局为老百姓倾情打造的一项创新型的文化活动载体,目的是让喜欢表演的人有实现梦想的舞台,让广大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和“明星”,活动在全县各社区、乡镇、村落、校园、企业全面铺开,“草根明星”们通过海选进入月赛、年度决赛。从而进一步活跃畲乡群众文化,使农村文化发展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养文化”转变。
申报答辩,群众拥有决策权
前不久景宁文广出版局举办了文化项目答辩·乡镇(街道)专场。共有来自全县22个乡镇(街道)的近百个文化项目参加了答辩会,他们分别由乡镇党委书记、街道主任、乡镇长或镇人大主席、副书记或分管文化的领导带队组成实力雄厚的答辩团队。答辩会首先请辩手介绍项目,然后根据评委的现场提问作答。各代表团们是热情高涨,对各自的文化项目是信心满满、如数家珍、妙语连珠,争相展示自己的好点子、好项目。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绝于耳。
景宁按照“文化富民、文化安民、文化扬名”的理念,活动项目不断创新。以“公开透明、自主申报”为主要特征的文体项目申报制度,是景宁文化系统实施的又一创新举措,每个文体项目由乡镇代表、群众团队自主申报,并通过省、市、县评审专家现场评审。确定本年度项目的资金补助额度和专业辅导。文体项目申报、答辩制推行实施至今已经有3年,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出,改变了以往资金补助吃“大锅饭”的做法,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畲乡景宁“幸福文化”的繁荣发展。
景宁东坑镇章坑村2011年成功申报“尝新节”,感受到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东坑镇副镇长林国斌说:“文化部门有很多专家就全程参与到我们活动过程中,使我们的活动更加成功和圆满,打响了我们章坑‘尝新节’的品牌。”
据介绍,在答辩会现场除了专家评审外,参加答辩代表对各申报项目也进行现场评议,答辩结果最终通过报纸、网络的形式公开公示。一个以“文化部门指导、部门乡镇支持、社会各界响应、群众争当主角”的群众文化新型格局已经形成。
项目上墙,群众拥有监督权
在景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的大厅里,有一块特别醒目的大牌子,那就是文化体育项目一览表。据该局负责人介绍,文体项目上墙制,已经开展两年,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每年年初,文化部门就根据群众提供的文化需求,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好全局的文体项目,统一公开上墙,并标明责任人、联系电话、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文化部门项目上墙,自我加压,既让百姓对一年的活动一目了然,更充分享受到了文化监督权。
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激发了深埋于基层的文化创造力。这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和方式,让文化工作完全公开、公正、透明,让文化真正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百姓。不仅提升群众对文化的信任感,把文化主办权交给热爱文化的群众,让群众自主文化,主动筹办文化,做文化的当家人,享受文化实惠,更提升了群众参与文化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据悉,近年来在畲乡景宁村民自主筹办的晚会和文化节等活动不胜枚举,如章坑‘尝新节’、汤氏文化节、景南仁孝文化节、张村“村晚”、乡村联谊会、社区联谊会等等一系列活动。村办晚会的热情节节攀升,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文化部门主动服务,充当起“好帮手”的角色,帮忙组织策划实施文化活动,贴心、周到地为群众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鼓励群众自办文化。通过文化部门的真情服务,畲乡基层群众办文化的信心更足、水平更高、乐趣更浓了。
保障机制,让生活充满文化
服务体系的打造是景宁文化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发挥优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解读“幸福文化”的有力抓手。
市文广出版局社文处负责人林岳豹说,景宁公共文化群众主体地位保障机制的推出,是解决让群众拥有文化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当文化的主人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景宁建立和完善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的创新机制,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需求不对称现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探索。它让文化工作完全公开、公正、透明,让群众对文化充满亲切感和信任感,不仅激发了深埋于基层的文化创造力,也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模式。
目前,景宁已逐渐形成以畲族文化中心为主营地,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阵地,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主战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网络。全县业余群众文体团队规模在10人以上有146支,人数达3375人,每年群众自发组织的演出都在1000场次以上。群众自办文化的模式,让人们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为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条渠道的同时,更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在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斋郎村民自发组团AA制外出学习文化礼堂建设
- 遂昌三仁坑口村建设文化礼堂“畲味”浓厚
- 平时有人管坏时有人修 景宁农村公路设“专职保姆”
- 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农业嘉年华和农业迪士尼乐园
- 温州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2012年实现增加值约138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