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你见过“贝壳版”的《蒙娜丽莎》吗?日前,普陀沈家门小学美术老师用20公斤重的2000多块贝壳拼出了《蒙娜丽莎》,令人称奇的是全画没有使用颜料。
用舟山常见的贻贝壳做《蒙娜丽莎》的衣服,用芝麻螺、马蹄螺做背景,扇贝拼出《蒙娜丽莎》神秘的笑脸……在沈家门小学世界名画墙上,2平方米的“贝壳版”《蒙娜丽莎》(见图)依然那么迷人,吸引人们驻足称赞。
“为了《蒙娜丽莎》,老师们天天吃贻贝、芝麻螺,四处找贝壳。”该校美术组组长王锋光笑着说,最终收集到了500多公斤的各类贝壳。用药水浸泡去掉蛋白质以防发霉,并将部分贝壳踩碎,再根据颜色、大小、质地的差异分装到塑料筐,“贝壳的颜色很丰富,分出了70多筐”。
主创者王锋光今年32岁,是普陀区六横人。他先在雪弗板上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再根据原画精选颜色相近的贝壳粘贴。“如果使用颜料就不稀奇了,所以全画没有上任何颜料,包括色彩的过渡都是找适合的贝壳拼出。”王锋光解释说。
据王锋光介绍,制作“贝壳版”《蒙娜丽莎》最大的挑战是花一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市场,还没买到合适的强力胶。后来,一位美术老师无意中将三种胶水倒翻了,发现这种混合物粘贝壳特别好,经检测还符合“贝壳拼图”在室外展示抗高低温的要求。“意外地找到胶水,所有美术老师激动得跳了起来。”王锋光说。“贝壳版”的《蒙娜丽莎》要先制作哪一部分呢?王锋光的方法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早先做轮廓,接下来是衣服、背景等,再是手部,最后才“画”出难度最大的脸部。从收集贝壳起,通过近两个月的加班加点,长1.7米、宽1.2米的《蒙娜丽莎》终于在今年5月完工了。《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世界名画。“我校正在开展海洋教育,就大胆地设想用舟山的贝壳拼出世界名画来装扮校园。”该校校长郭妙琴说。首幅“贝壳拼图”《蒙娜丽莎》完成后,余下的贝壳变成了凡·高的《向日葵》、乔治·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米勒的《拾穗者》等14幅“贝壳版”世界名画。这些“巨作”每幅两三平方米,悬挂在沈家门小学校园内的世界名画墙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