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打开浙江地图,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从北到南的八大水系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版图上蜿蜒曲折,如同血脉连起丘陵、平原和盆地。浙江人称其为“母亲河”,因为她们一路浸润、滋养、恩泽着生灵万物。
在一颗颗水珠、一脉脉清流中,曹娥江谱写了灿烂的唐诗之路,楠溪江孕育出中国最早的山水诗,钱塘江上游富春江描绘着《富春山居图》……浙江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就在这数不清的水色晶莹、绿意摇荡中喷薄而出。
人与水共同演绎的文明,有了精致灵动的浙江。可有谁能想到,千百年过去,这一方流淌着诗溪的大地,正面临“有水而无水”的尴尬。
据省水利厅的水利普查报告,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但全省人均水资源176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的1/4,已逼近世界缺水警戒线。
客水少、水资源自成体系;河流短、径流量大;丰水期集中,雨水下得猛、留不住,这是浙江水资源短缺的客观因素。但在浙江人的记忆中,人为导致的后果更加刻骨铭心:第一大河钱塘江,大面积的蓝藻如绿油漆般涌来;第二大河瓯江,受电镀工业污染,金属含量超标……
一方面是人口的大量增长,一方面是低层次产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母亲河已不堪重负。杭嘉湖甬绍温台等全省经济发达地区,个个喊“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已成为横亘在浙江现代化征途上的一大障碍。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母亲河的呼唤,让一路奔跑的浙江开始思考:浙江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能够支撑全省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吗?
(二)
“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之一。”世界水问题权威专家科林·查特斯在《水危机》一书中写道;“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从世界的横轴上,浙江清晰地感受到“水”的分量:水利专家预测,浙江到本世纪中叶,生活用水量将净增约1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将净增约40亿立方米,如果人们再不珍爱、呵护水资源,“水危机”在浙江上演不是危言耸听。
治水,对于多水的浙江来说,并不陌生;治水,对于发源于大江大河的中华文明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大禹治水,钱王射潮,苏轼、白居易在西湖修筑苏堤、白堤,茅以升设计建设钱塘江大桥……这些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治水工程,早已被赋予了人文之魂,有了诗意的升华。
在这条历史的纵轴上,浙江敏锐地捕捉到“水”的变化:如果说农耕社会下的治水在于消除水患;经济建设起步时期的治水在于战胜自然;那么,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治水则是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治水,更要知水。
早在19世纪,恩格斯便预言,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实行完全的变革。
我们需要的,正是恩格斯所说的生产方式的变革。经过几十年粗放式的工业化进程,浙江的决策者下了铁的决心,通过铁腕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治好大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站在这样的时空坐标里,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水环境综合治理关联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是浙江大地上的一场大变革;才能更清晰地把握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倒逼企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集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更深刻地体认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早一步行动就会拥有新引擎,快一步推进就会获取新优势。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母亲河的呼唤,坚定着我们的信心:治水,是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省人民的强烈愿望,一场全新的治水攻坚战已经打响!
(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理学家朱熹云游讲学至遂安县城狮城(今淳安)的瀛山书院时,在方塘前读书思考,面对门前瀛溪的源头活水,挥笔成诗。这首《观书有感》,留下了古人对自然哲理的顿悟。
几个世纪过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浙江馆内,一只青瓷莲型巨碗里碧流漫溢,水声哗哗,荷叶舒展,荷花盛开。水光中,十幕浙江实景逐一轮替,好一派江南风光。这是浙江对未来城市的想象:以水为源,方有风景无限。
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不变的是浙江大地对水的珍爱和期待。从2004年开始,我省连续开展了以八大水系为重点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近5年全省共否决“两高一低”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7000多个;2012年,全省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221个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比例为64.3%,11个设区市的31个主要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92.7%。
如今,新一轮“811”行动正蓄力再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已进入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我们的母亲河,正在展现新的风采——在浦江,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无证(照)水晶加工户9383户已经全部取消;在台州,“铁腕治水大会战”后,各县(市、区)及开发区的饮用水合格率达100%;在嘉兴,最新的市界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显示合格,在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腹地,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
历史,总在不经意处相遇。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曾是“毒河”,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曾被称为“欧洲下水道”,英国的泰晤士河曾是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经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治理,这些母亲河涅槃新生。与此同时,河流所滋养的城市也在慢慢蜕变,彻底告别粗放式的工业化进程。
这是一次发展方式的超越,这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升华,浙江治水那一个个披荆斩棘的日日夜夜,早已汇入人类治水的史诗中。当然,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止于此。治水,是一个恒久的课题。“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会不会出现反弹期?”——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思想上进一步警醒,责任上进一步落实,措施上进一步强化,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新的征程就在面前铺展,母亲河的呼唤,孕育着转变的奇迹,人与水,将翻开新的灿烂一页。
- 杭州"治水"现场会为啥放在桐庐开?杭州力推桐庐经验
- 常山县打响第三轮省级卫生县城复评攻坚战
- 杭湖嘉绍四城市新闻网站联盟联合采访活动启动
- 莲都打响"创国卫"攻坚战 发起网上"随手曝光"行动
- 鲁俊:多管齐下 坚决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