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王书金案昨日再审。王书金做了最后陈述,他请求法庭认定这个案子是他做的,以争取立功的表现。
众所周知,王书金案与聂树斌案是高度相关的。认定王书金是杀人凶手才能给聂树斌脱罪,而只有先排除聂树斌案的干扰才能辨清王书金是否是真凶。人为地把这两个案件割裂开来,只能造成程序正义的扭曲,也难逃公众的各种质疑。现实是,聂案的律师无法进入现场,也无法看到案件卷宗的全貌。至于各界建议的聂案再审要先于王书金案的宣判,看似也没有着落。
就王书金悔过之言,则与李天一案形成鲜明对照。两者都是“少小不检点,老大徒伤悲”,并且都与强奸犯罪有关。不过李家看似并不忏悔也并不伤悲,因为新的代理律师10日最新声明称,本案是在未成年人深夜在酒吧,经多名成年男女酒吧人员陪酒劝酒大量饮酒后方才乱性。依此口吻,李天一无罪辩护的可能性大增,当然这是律师的职责,这反而凸显了王书金律师不司辩护反司控诉这一天下奇观。
以上两点都是最让司法、公众难解的心结。公众甚至感觉受害人、法律人、媒体人和公众并不在一个时空对话,倒有点像在隔空喊话。有个调侃昏官的段子曾经如此说: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国情;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你和他讲接轨,他和你讲文化。聂案和王案很有点错位的味道,受害人要法制,被告求加罪,法官讲国情,检方谈辩护,辩方论公诉。至于李案,公众和李家谈管教不力,李家和你讲儿子被色诱;媒体指责其毫无悔意,律师则教导媒体要知道保护老艺术家。
这些错位与荒诞本不应该出现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中。正因为司法正义做不到“得理不让人”,才会有诸多“无理搅三分”,而且搅到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与角色都发生了模糊和错位。无论是聂树斌案、王书金案,还是李天一案,司法部门、媒体、涉案家庭乃至公众都应该回到法理的框架内。
正因为司法正义做不到“得理不让人”,才会有诸多“无理搅三分”,而且搅到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与角色都发生了模糊和错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