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阿祥的电话簿,你能看懂吗?本报记者杨晓轩摄
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这是一本极富传奇色彩的电话本。
上面满是符号、图画和数字,有点像甲骨文,间或有几个简单的汉字。
电话本有些年头了,笔迹歪歪扭扭,旁人很难破译它的神秘代码:
湖州姓杨的领导,他在电话号码旁就画只“羊”,再注个“大”字;织里姓杨的领导,羊的旁边注个“小”字。“烟囱”、“稻穗”、“飞机”、“汽车”和“猪”等图案,分别记录管工业、农业、招商、交通和姓朱的领导,女的号码旁再添根辫子……
电话本的主人叫潘阿祥,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没读过一天书的阿祥自创了这套“象形文字”,用特有的方式和外界联系沟通。
现在,阿祥的电话本有了“升级版”,很多存在手机里(女儿帮存的),一个不知什么品牌的老手机里,翻开来写着法、法1,法2,丁、二……除了他自己,外人看起来还是一头雾水。
阿祥是很多草根浙商的缩影:文化程度不高,白手起家,吃苦敬业。靠20万借款,20年间打造了一个资产20多亿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阿祥是典型的“励志叔”,激励着他的二代,和更多“企二代”。
因不识字而落泪
下一代不能再没文化了
因为不识字,阿祥不看书、不看报也不上网,他捕捉市场信息的方式很独特:听广播、看电视,从时政看到经济,尤其是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必看。
这个习惯,这么多年雷打不动。
“每天至少要看三四个小时,有时候晚间新闻特别精彩会看到凌晨一两点,这样世界发生什么事情一看全知道了。”阿祥说,自己记性非常好,全部收看完毕,细细“咀嚼”,悟出个道理来。
创业二十多年,阿祥数不清吃了多少苦,他压根没放在心上,只有一件事,埋在心里抹不去。“父亲没读过书,这是他人生的最大遗憾。”儿子洪华说。
创业起步期,有的要签销售合同,阿祥不识字,怎么跟人家签合同?阿祥说当时只有一个“笨”办法:带上一个有文化的员工一起去跑业务。碰到要签合同的,谈好以后,由员工一条一条念给自己听,有不妥的地方马上修改。
现在潘阿祥的集团下辖8家工业企业和1家房产公司、1家进出口公司、1家童装市场。但谈到深处,阿祥还是深沉地说了一句:“没文化做企业太累了,有字的东西看不懂,有时候要问什么事,我就站在后面眼泪擦擦再开口。”
当年,阿祥家六兄妹一年四季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上学,只是梦里的奢望。为此,他就给自己立下“军令状”:“绝不能让下一代再没有文化了”。
好在,儿女们圆了他的这个梦。
“爸爸办企业确实很辛苦,电脑不会弄,手机信息不会看,他很希望有人帮帮他。”二女儿陈丽红,从小成绩优秀,国内读完大学后到英国牛津教育学院攻读英国特许公允会计师协会ACCA的文凭,之后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国际会计与金融管理学专业,获得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弟弟白洪华也在英国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学的是企业管理。
草根一代与海归二代
分歧与碰撞
喝过洋墨水的子女,在阿祥看来就像雨后的春笋,充满干劲。不过,因为和父辈学历、成长环境不同,两代人在企业管理上经常有分歧和冲突,这给阿祥带来很多“麻烦”。
“观念上的冲突经常会有,也会吵架,有时候我也会生气:爸爸怎么会这样做?”陈丽红说。
举个例子。集团最近在订车贴福利标准。阿祥是个很注重感情,往往根据人来定(比如对方曾经帮助过他),换个岗位还是按着这个标准来。
“为这个,我和爸爸争执了好几次。”陈丽红说,好在,“爸爸很容易变通,是个讲道理的人。”
“我经常被他们洗脑。”阿祥有时候会开玩笑,“我在他们面前也是个‘好学生’。”
阿祥今年63岁,他有个想法:66岁退休以后要到全国建希望小学,公司的重担交给下一代。
“父辈的那种创业激情和敬业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欠缺的,很值得继承。”白洪华说。
陈丽红2002年回国,从普通员工做起,2008年底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
现在,陈丽红也做了妈妈,她的下一代将来要不要继承家业?她说,不担心企业传承,只要企业基业常青,那就是最好的传承。
80后“企二代”半数是海归
第一代浙商多数出身于草根,文化水平不高。以首届风云浙商评选的10位资深贡献奖为例:冯根生、沈爱琴、宗庆后、邱继宝、施继兴、南存辉、徐文荣、徐冠巨、鲁冠球、楼忠福。这10位资深浙商中,只有一位国企背景的施继兴具有大学学历,其余9人都是白手起家,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就有7位。
上世纪末,全国和浙江省工商联对全省上千名私营企业代表人士的文化结构做过调查,发现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加起来占了近一半,大学本科仅4.5%,无一人有研究生学历。浙商学历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代浙商普遍有较高的学历。浙商研究会在两三年前曾经做过一个上规模家族企业接班人调查,结果是:1980年后出生的家族企业二代全部上过大学(含各种学制),其中超过一半有过海外留学经历。
一位老浙商曾说:不向“富二代”传承财富,而是传承理念和精神。继承的同时,二代浙商也是对一代浙商的提升,最终,则是整个浙商群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蜕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