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为附二医员工子弟上课。赵用摄
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进入暑假,不少爸爸妈妈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又开始犯愁了:上班时间“铁板一块”,孩子却不能独自在家,怎么办?请保姆?托给爷爷奶奶?参加暑假班?日前,记者采访了不少温州市民朋友,请有经验有办法的父母支招暑假儿童托管。
单位办起夏令营
上下班顺手“捎”
上班前把孩子一起带出门,下班再捎回家。得益于单位工会组织的员工子女夏令营,张医生与女儿的暑假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原学院路小学现已成为附二医的办公用房,今年暑假,这里腾出的五个教室开辟成了员工子女夏令营基地,按照不同的年龄分为彩虹班、天天班、星星班、阳阳班和骄子班,共有近百名小孩子。不同的班级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年纪偏小的孩子更多安排故事课、手工课、音乐课、游戏课等,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则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科类辅导。
“早上七点刚过,孩子们就陆续被父母送来了,等下午全部接走,大约要六点左右。”学教育学的大学生郑烨烨当起了夏令营的“团长”,与她一起的,还有14名大学生志愿者。“把小孩放在这里很放心,而且紧挨着单位,挺方便的。”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家小孩去年暑假也是在这里度过。
据介绍,附二医以夏令营方式托管员工子女,已经坚持了四年,原先在南浦院区举办,后迁至学院路。附二医工会一位工作人员每天在这里办公,专职负责夏令营各项工作的运转, “从7月1日开营将开班至8月底,收300元作为伙食费,其余费用由医院来补贴。”
书店里泡一天
安全系数较高
从市区黄龙住宅区到公园路,要坐近半个小时的公车,但是即将升入小学五年级的小谢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往返着。“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不在身边,我一个人到图书馆看书、做作业,自己解决午饭。”放假前,谢妈妈和谢爸爸就开始商量孩子暑假的“安置”问题,家里没人照看又没人做饭,合计来合计去,还是去图书馆安全。
记者在温州少儿图书馆看到,这里俨然成了小朋友的“海洋”,其中不乏一些独自前来看书的孩子。“一般都泡一整天,等着父母下班来接或者自己回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温州书城同样成了学生们的最爱,早上八点多,书城还未开门,不少学生就已在门口等待。“爸爸上班时把我带过来,所以到得早了。”小学生董成浩告诉记者,暑假里他的生物钟已调成“上班时间”,父亲在市区江滨路一带工作,每天早上把他送到书城,下班时间再接他回去。而在书店内,座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大多学生便席地而坐看一天书。
送回乡下老家
也是体验生活
把孩子送回老家,余女士松了口气。考虑到夫妇俩都要工作,没时间照看儿子,父母又一直念叨着让孙子去住几个月,征求孩子意愿后,上周,余女士把孩子送回了瑞安老家,“换个环境孩子也挺高兴。不过也有些担心,怕孩子淘气让父母太辛苦。”
每天两个电话,两周回家一趟,这是余女士给自己定下的计划,“这个周末把几本书给孩子送过去。”余女士觉得,送孩子回老家挺不错,“可以体验农村生活”。
报上几个培训班
长辈再来帮帮手
暑假里,临时请保姆、天天带去单位都不太靠谱,市民林翔最终决定“啃老”。为了省去父母每日奔波的辛苦,林翔将书房收拾出来,让父母住下来。
老人家兴致也很高,“退休闲着,给晚辈帮帮忙,又能享天伦之乐,挺高兴的。”
为了不让孩子天天宅家里一手电视一手电脑地混日子,林翔根据孩子的兴趣,报了笛子、书法、游泳和英语等4个培训班,并做了一周课表贴在门口,详细写明每次培训的时间、地点和需要携带的装备等。按照课表,爷爷奶奶就能准时叫上孙子出门。
- 温州学子花费四万赴美游学 吐槽待遇如“苦行僧”
- 海盐志愿者设立临时休息点 环卫工有了清凉驿站
- 六旬农民造家门口"动物园" 狮虎马牛惟妙惟肖引赞声
- 浙江首份本科高校招生录取通知书
- 浙江省60万在职党员进社区 亮出身份认领服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