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15日讯漫步长兴杨家浦港入湖口,远望南太湖碧波万顷、芦苇摇曳,脚下清水潺潺、绿草茵茵,不时传来纳凉村民爽朗的笑声,更有孩童尽情嬉水的欢快景象,舒展在那一泓碧水中。
泗安塘、合溪、乌溪等水系横贯长兴,1600公里河网纵横交错。低水平、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曾使境内夹浦港、杨家浦港等河道水质堪忧。逐水而居,方解水之韵;因水而兴,更知水之贵。眼下,长兴主动以治水为龙头,大刀阔斧地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粉尘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五项工程”,掀起了一场“保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文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整治风暴,努力把锦绣写在长兴大地上。
“牛奶河”的变奏
夹浦,长兴的纺织重镇。曾几何时,这里“牛奶河”遍布、鱼虾绝迹。3万多台喷水织机产生的白色废水,日夜流淌。谈起当时的污染,长兴县环保局副局长陈富强讲了一个“黑色幽默”:纺织废水携带大量油污进入河道,有村民随手将烟头扔进了河里,转瞬之间河里竟然蹿起了火苗,吓得村民们大惊失色。
信步今日夹浦港,清新如许的茅草亭、古色古香的游步道点缀其间,美丽静谧的村庄游人穿行。野鸟起处,涟漪微荡,一泓清水滑过轻柔的水草,浅吟低唱注入太湖。
丁国云的污水处理厂,就坐落在夹浦港畔丁家渚村。花园式的厂区里,工业废水经管网流入污水处理池,经过初级物化、生化曝气、二沉物化等专业处理程序,达到国家最高环保标准排放。记者在排放口看到,汩汩清流从排放口注入河道。
治水路上,丁国云并未止步。一套花2300万元引进的膜处理系统正在安装中,“现在污水厂的日处理能力是2.4万吨,可处理全夹浦镇生产废水的八成。而新系统运行后可以把排放水处理成利用价值更高的纯水,生态效益很可观。”丁国云说。
丁家渚村是长兴纺织产业的发源地。30年前,几位村民从上海知青那里学到了织布技术,办起了长兴的第一家织布厂。现年50岁的村民丁国云就是最早的一批吃螃蟹者,在机杼声中,长兴县的纺织产业迅速扩张。
从有梭织机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喷水织机,仿佛一夜之间,夹浦人富了起来。但是喷水织机产生的大量污染废水,肆意排入河道、田地,形成了一条条触目惊心的“牛奶河”。在丁家渚附近稻田里觅食的鸭子曾离奇死亡,环保部门随后的鉴定显示,稻田里的污水所致。
不能再坐在污水边数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夹浦人和丁国云一样,加入了治水大军。在当地政府的扶助下,丁国云等人投资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从最早的污染者,变成了最早的治污者。现在,夹浦镇已经建起8家污水处理厂,全镇所有的污水做到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与此同时,一场从喷水织机到经编机的产业革命在夹浦悄然进行。走进夹浦鑫涛纺织公司生产车间,经编机上自动扫描仪来回移动,没有了喷水织机水珠四溅的景象。偌大的生产车间只闻机杼声,人迹却难寻。“这是我们公司新引进的经编机,生产效率提高三倍以上,更重要的是不会产生废水污染。”公司副总经理张付帅说。
“现在每家企业排污口安装了流量计和控制电磁阀,企业达到当年排污总量后,电磁阀将自动关闭。”镇干部周武介绍,正是在环保倒逼下,目前夹浦全镇已经上马经编机133台,全镇有20多家企业发展新型纺织设备,生产装饰家纺用布等高档纺织产品,逐渐替代了原先低档的织造产品。
绿色发展,殊途同归。作为曾经的污染大户,长兴的另一大传统产业蓄电池,先后进行过四次行业整治。
为彻底杜绝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2011年,长兴又主动开展了以“关停淘汰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原地提升一批”为思路的蓄电池专项整治,要求每家蓄电池生产企业都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实现循环用水、清洁生产。
环保倒逼见真章!长兴超威新电源公司水处理中心里,摆放着一只观赏鱼缸,十几条鱼儿欢快地游着。“看,鱼缸的水是我们处理过的废水。”公司设备科科长朱新山介绍,这是专门的生物监测鱼缸,鱼对水质的变化极为敏感,可以24小时监测水质的变化。车间里产生的废水在水处理中心经过多道工艺处理,一部分变成冷却用水,一部分变成纯净水后输送到车间用于充电环节,做到了污水零排放。
循环用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12年长兴全县蓄电池行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利润10.85亿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率均超过80%;而铅排放总量削减了59.1%。
石头城的新生
站在杨家浦港流经的赵家桥上,往日异常喧嚣的河段多了几分宁静,河边的5个矿石码头早已经人去屋空。举目望去,远处正在复绿的矿山挥洒着斑驳绿意。
“这条杨家浦港,以前被称作‘黄河’。”长兴县李家巷镇环保所工作人员钱银芳说,由于这里的石矿品质好,早些年附近采石场林立。而杨家浦港连接太湖,交通便利,许多矿山企业都在河道边清洗石子,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河水变成黄黑色,空气中粉尘弥漫,让人窒息。
长兴华星钙业董事长沈新华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巷人,几年前举家搬到了县城。沈新华搬家的原因就一个:河水浊黄空气差。他告诉我们,上世纪70年代,他与许多李家巷人一样,加入了靠山吃山的采矿大军。到上世纪90年代,李家巷的矿山、水泥企业已经遍地开花。在李家巷镇石矿业鼎盛时期,全镇6000多人吃“石头饭”,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税收也占到了三成以上,“石头城”因此声名鹊起。不过,繁华的另一面却是河道里泥沙俱下、空气中粉尘弥漫。靠卖石头起家的沈新华,成为有钱人的同时也看到,之前清澈的河道已浑浊不堪,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
伴随着百姓强烈的治污呼声,长兴县开始了全县范围内的矿山整治。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长兴进行了3次大的整治。但到2011年,李家巷石粉企业仍有235家。
传统的污染整治效果不明显,怎么办?尽管石粉产业税收不菲,但决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痛定思痛后,长兴县委、县政府决定:环保面前一刀切,先关后转,打响一场粉体行业的转型升级之战。
长兴县以环评为依据,分类分批关闭李家巷全部235家企业,2011年9月前关闭74家无证企业;2012年1月20日前关闭43家无环评企业;3月底前关闭21家无产能企业;2012年9月15日前关闭97家超环评和有环评企业。
“一个6000人从业的产业,只有稳得住,才能真正关得了!”李家巷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徐利方介绍,按照“规模化、现代化、清洁化、一体化”的要求,以环评为前提,根据自愿重组的原则组建9家大型粉体企业。其余在限期内关闭的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关闭后转产的,还给予财政、设备投资奖励。为此,县财政投入补助资金超过3000万元,镇政府配套奖励也达3000余万元。
浙江长兴华源粉体有限公司是李家巷镇整治后9家重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高永华介绍,企业之前的设备全部报废,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以前只能生产比400目(大小约37微米)还粗的粉体,现在比2000目(约6微米)还细的粉体都能生产了。颗粒越细,附加值越高,2000目的粉体比400目的利润翻了一番还多。
设备升级带来清洁化生产。记者日前进入长兴华源粉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巨大的钢结构厂房内,只有十来个工人。但见抓斗车将一块块矿石送进机器的进料口,经过粉碎、研磨、打包,最后变成包装整齐的白石粉,整个过程均在封闭的生产线中自动完成。
曾经的“黄河”,正逐渐湮没在李家巷人的记忆中。
新长兴的水韵
失而复得的汩汩清流弥足珍贵,而曾经迷失的过往与忧伤,更让长兴人倍加呵护这份难得的人水情愫,爱水、护水也更主动、更自觉。长兴县委书记章根明说,告别“水体污染、百姓上访、媒体曝光、政府救火”这种“打补丁”式的治水观,长兴人真正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形成了全面动员、全域整治、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长兴里塘港河段上,清澈的水面上野鸭浮游,三三两两的捕鱼人在河边撒网,顽皮的孩童在河边戏水。“去年开始,河段水质好多了。看,人们又开始下河捕鱼了!”讲话人为蒋应方,虹星桥镇分管生态的人大主席团副主席,最近他经常要来这里转一下。这里是虹星桥镇与下游吕山乡的河流交接断面,早些年由于工业污水无序排放,河道水质变成了四类,一度逼近生态红线。
根据长兴近年推出的乡镇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办法,水质下降、不达标乡镇将受到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水质保护考核倒逼虹星桥镇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整治,淘汰落后纺机、加强污水治理,交接断面水质在去年从四类变成了三类。
要全面保护水质,就要打出护水“组合拳”。长兴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逐步建立饮用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部分乡镇实行“考绿不考工”的生态考核办法,对印染等企业实行排污总量控制,鼓励蓄电池企业中水回用、做到污水零排放……
要彻底优化水质,必须寻求产业升级。长兴主动把新能源、现代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点培育方向。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对重点行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最近一年来,关闭数百家环保不达标企业,集中供热、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进一步推广,倒逼企业依托科技创新,走上清洁化生产之路。新能源、现代纺织等产业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长兴走上了发展“绿色工业”的壮阔之路。
以水为媒,生态之风吹拂长兴,保护一泓碧水渐成63万长兴人的共识。长兴县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不断加大对包漾河水系、合溪北涧等重点流域以及村庄周围河道、重污染河道的拓浚清淤力度。在南太湖之滨,全长22.5公里的“太湖风情”实验示范带建设,领跑长兴“四边三化”,太湖沿线12个行政村村民主动配合,合力打造生态家园,宽阔的滨湖大道两岸,万亩太湖森林公园呼之欲出。
坐在村民杭发明的私家车上,从滨湖大道而下,进入太湖边美丽的杭家村。村中央的河道边,挖掘机正在清理淤泥。在规划中,河边垃圾清理完以后,这里将种上景观树和绿草,形成新的湖滨公园。
“以前带客人来村里,都不敢开车窗,村中间的河道边堆积着多年的生活垃圾,实在是太臭了。连小龙虾都绝迹了,你想想脏到什么样了。”杭发明回忆说,这条小河道再往外几百米,就是太湖。随着县里“四边三化”的推进,看到村前屋后都整洁一新,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大家一拍即合,决定自发整修河道,打造生态家园。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长兴人交出了靓丽的治水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四边三化”完成面积1.2万亩,提前超额完成全年1680亩的任务;河道整治13.4公里、河道保洁85公里,完成全年任务九成以上……
每一家企业清水入河,在每一条河道能欢畅游泳!长兴人正在织就心中锦绣!
- 宁波机动车环保标志7月16日起到各地环保局领取
- 宁波市环保局提醒:环保标志集中申领下周一结束
- 75%机动车持环保标志 中心城区还有11.63万无标车
- 打破生态乡镇终身制 宁波首次因环保问题约谈六镇长
- 上虞首批19辆环保型公交车正式上路运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