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最难就业季"须防范骗局 求职心切相信"关系"易受骗
2013年07月16日 08:33:49

   浙江在线07月16日讯 今年夏天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不少高校毕业生来说,走出校门后顺利找到工作并非易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就业、招工行骗的案件时有发生。近日,宁海县人民法院梳理了最近一段时间就业诈骗案的审理情况,向社会发出预警,提醒人们防范各类就业骗局。

  求职心切,相信“关系”易受骗

  吴某有个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经人介绍,吴某认识了一个自称极有“门路”,与省、市、县领导都有联系,亲戚为市领导秘书的男子葛某。葛某一口应承“帮助吴某女儿进政府机关”,并多次以需要送礼拉关系为由向吴某要钱。为筹钱,吴某甚至将住房抵押向银行贷款。在半年多时间里,葛某共从吴某手中骗取32万元。最终,葛某被宁海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通过类似案件,可梳理出一些清晰的特点:被骗者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期望较高,同时坚信只要有“关系”就能获得好工作。而行骗者显然掌握了对方的这一心理,谎称有可靠“关系”,可满足对方的愿望,以疏通关系需要“办事经费”为由行骗。

  最常见的行骗借口:收取保证金

  在涉及就业的诈骗活动中,利用求职网络、散发小广告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借此向求职者收取保证金等费用,是最常见的骗术,占全部就业诈骗案的一半以上。

  35岁的金某几年前曾到利比亚打工,他放出消息,称自己受某渔业公司委托,找人出国捕鱼,引诱40多人报名,并以收取保证金、介绍费等名义,诈骗17万余元。审理此案的法官分析认为,出国打工很容易让一些职业技能相对较弱的求职者动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挣钱相对容易的好工作,而出国打工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介绍费似乎顺理成章。

  了解相关知识,识破各类骗局

  宁海法院的法官介绍,其实,许多利用就业和招工进行的诈骗并无多大技术含量,稍加用心就能识别。在招工过程中,求职者首先应当摒弃“关系决定一切”的观念。另外,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前向求职者收取保证金、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因此,以先交报名费、培训费、信息费等作为招工条件,十有八九不靠谱。

  法官说,在收到招工等面试通知后,求职者应对招工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查询。正规单位一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太可能以散发小广告的形式招工,如果对方将面试地点定在宾馆,而所谓的面试者却不现身,肯定是骗局无疑。此外,在找工作时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对方,防止因此被骗子控制,遭受意外和损失。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 编辑: 林文斌(实习)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求职者拒不参与传销被殴死亡
  • “中大奖”骗术虽老套 上当受骗仍有发生
  • 浙江省省出台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
  • 浙江为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直接打进个人账户
  • 毕业季 大学生求职要多留个心眼谨防被骗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