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2日讯 新闻事件:市区城东鹤池社区的卫生清扫员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住在闷热的车棚里,酷热难当,晚上根本睡不着。夫妇俩从微薄的收入中取出2400元钱,买来一台空调,没想到车棚里电压低,空调开不起来,两人满头大汗眼睁睁看着空调成了摆设。“谁来帮我们想想办法,让我们晚上也能睡个好觉。”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致电晚报热线求助。
空调成摆设应是不难解决的问题
孙壮:对于很多市民来说,经常看到小区车棚里住人,却不知道住在那里的人具体的生活状况。7月13日晚报的一则报道,帮我们掀开了冰山一角,车棚里不仅闷热难耐,甚至是买了空调,最终也因为电力不足,竟然成了摆设。现在正是三伏天,低矮狭小的车棚里住着的卫生清扫员,那份闷热难耐可想而知。
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清扫员虽然住在车棚,但也交电费,理应受到同样的用电待遇,至少应该让空调开得起来。各方面的客观原因虽然不可预料,但是,当问题凸显出来时,有关方面应该尽快想办法予以解决。
首先应该向住在车棚内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是社区管理方。因这些清扫员是社区的清扫员,既然用电遇到了麻烦,社区方面应该积极想办法进行协调,尽快予以解决。比如主动帮助做一些关爱、促进工作,电力部门表示,车棚产权人可向电力部门申请,对车棚电路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既然如此,社区方面就应积极联系车棚主人,以便尽快向电力部门反映,解决线路问题。
反过来说,电力部门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烈日炎炎,老人们在车棚里日日受罪,能早一天脱离闷热便能早一天安睡。这个时候,电力部门如果能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尽快解决问题,就更好了。电力部门,它不同于一般企业,是带有强烈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当老人居住的车棚用电遇困难关乎民生,电力部门应主动为之,想办法创造条件来解决问题。
空调成为摆设,看似一件小事,实际上却是这个社会是否真正关心弱势群体的试金石。毕竟只是一个线路问题,以今天的技术,相信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看有关方面肯不肯真关心,愿不愿意下这个决心,从而早日终结空调成摆设。
“环卫工人临时休息点”如何叫好又叫座
吴泉秀:新昌网友提出“微公益:为环卫工人腾个清凉地”,得到广泛支持。该县药监局成了第一个参与的政府部门,免费为环卫工提供茶水。(详见7月17日《绍兴晚报》)
为环卫工提供临时休息点并非新昌首创,去年夏天,我省海盐有民间人士发起了为环卫工找几个临时休息点的活动,先后有20多家沿街商家热心加入,但这项充满爱心的活动在现实中却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活动发起一周后,大多数“临休点”连一名环卫工人也没有进去休息过。据了解,“临休点”遇冷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这项活动是民间人士在网络发起的,环卫工人不知道有此项活动;二是很多环卫工人知道了也“不敢”进,比如碍于身份,怕看到顾客冷眼等;第三,环卫工怕挨罚,环卫部门有不得在工作时间随意休息的制度,一旦发现将受经济处罚,所以工人累的时候宁愿到树荫底下或路边小坐一会。
如何让“环卫工人临时休息点”叫好又叫座,首先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环卫工知晓,提供“临休点”的商家或单位可以张贴标志,为环卫工临时休息提供方便。其次,职能部门应将临时休息与偷懒区别开来。第三,环卫工要自律。临时休息不是长时间休息,更不能借机聊天、打牌,变相怠工。“为环卫工人腾个清凉地”活动传递出社会对“城市美容师”的包容与关爱,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其实,尊重环卫工人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关心高温下工作的人们
董柏云:赤日炎炎,走几步路都汗如雨下。烈日下,车间内,高炉旁,温度会更高。近日,诸暨一家窑厂就有搬运工中暑晕倒,病人体温高达40.6摄氏度,医生诊断为可怕的热射病,昏迷4天仍不醒。人毕竟是血肉之躯,超出一定的极限,最强的意志也是坚持不住的。
但是有不少职工,尤其是一些外来打工者,他们为了保住工作岗位,为了多赚一些钱,在高温下坚持工作,甚至加班加点。这些打工者们应该知道,我国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露天作业者可享受高温津贴,并合理安排时间或轮换作业。我们要有尊严的劳动,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已安全劳动的权利。
一些需要在高温下工作的单位,应该尽力改善劳动环境和保护设施,缩短或错时安排工作时间,该发的防暑用品和高温津贴应及时发放。坚决杜绝为了赶产量、赶进度而加班加点。有关部门一定要完善职工维护自已权利的机制,加强督查,真正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 酷暑高温下文明大“烤”验 一些不文明现象令人皱眉
- 腾出空间换来产能 绍兴市"腾笼换鸟"工作高歌猛进
- 连日高温催热清凉地 农家乐生意乐坏农家
- 今天“大暑”明天入“中伏” 38℃卷土重来
- 副热带高压打了一个“盹” 暴雨趁机带来一场小惊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