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十年沿江大开发的科学发展 特色发展之路
2013年07月23日 08:18:24
至今已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泰州市,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素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儒风之盛,夙冠淮南”之誉。
在433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中,泰州坐拥96.3公里江岸,一级岸线长度在沿江8市中居首。这是长江给予泰州最富饶的馈赠。
2003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泰州召开全省沿江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新一轮沿江大开发的号角。
泰州,紧紧抓住这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沿江大开发,迈进了波澜壮阔的大江时代。
十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大开放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园区布局、城乡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大开放的前沿阵地
泰州,是苏中入江达海5条航道的交汇处,是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
优越的区位条件一度并未给泰州带来更多的“红利”,融入先发地区苏南、接轨长三角核心上海的步点也不密集,而万里长江,就是一道横亘在前的天堑。
1999年9月28日,泰州人迎来了一个重要日子——3071米长的江阴长江大桥开通了。这座横卧长江的大桥,为泰州平添了一条实现梦想的通衢大道。
因为这座大桥,泰州人跨江联动,于2003年2月和江阴市共建了江阴——靖江园区。
沿江大开发,首先要开放思想。打破行政区域樊篱跨江联动,正是泰州人思想大解放、举措大创新的一个最佳注解。
犹如湖心投石,伴随着沿江大开发的快速推进,思想大解放的波澜也在泰州大地被激起,泰州人向外界敞开了自己的胸襟。“一项战略,可以改变和升华一座城市的气质。”出生在泰州的国际知名气候学家、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陈德亮在家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放的城市,造就了人们的开放胸怀。在沿江大开发中,泰州就赢得了这样一个契机。
敢于无中生有,敢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现实变成现实,十年间,泰州人在长江北岸唱响着一曲大开放的壮歌。
近年来,随着江阴——靖江园区、精细化工园区、核心港区以及中国医药城、出口加工区等重大载体建设,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一批“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取得,泰州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的能力显著提升,泰州的沿江地区已成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的强大磁场。
大发展的强力引擎
“当初投身泰州沿江,看中的正是这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近年来众多企业选择泰州沿江地区的一个共识。
坐拥长江水岸,为泰州发展船舶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年大开发,泰州沿江集结了扬子江船业、新世纪造船、东方重工、口岸船舶等造船“巨头”,全市造船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车行沿江,可以发现各市(区)均有知名船企布局,到处是龙门吊高耸,焊花飞溅。
黄金水道,释放了“黄金效应”。目前,泰州沿江地区已形成一个开放的沿江产业走廊,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港口物流、造船产业等在沿江集聚,连成了一条黄金产业带。
现在,沿江地区,已成为泰州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带。这里,以占泰州全市43%的面积、 53%的人口,贡献了全市70%的地区生产总值、 77%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79%、 72%、 82%和84%。
与2003年相比,十年间,泰州沿江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2倍,年均增幅27.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7倍,年均增幅30%;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12.7倍,年均增幅33.8%;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增长3.8倍,年均增幅19%;出口额增长9.9倍,年均增幅30.4%。
沿江地区,同样已成为泰州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以1亿美元或10亿元为突破的重大产业项目由少变多,累计达160个;以打造先进产业基地为方向的央企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近几年新招引19家央企42个项目落户,投资总额达830亿元。
大城市的崭新版块
十年前,泰州沿江岸线资源浪费严重,沿江地区开发不充分,城市化发展滞后。泰州市沿江办一负责人说:“沿江大开发之初,可以说沿江地区还是一片沉睡的江滩。”
火热的沿江开发,也把泰州的城市版图拉到了长江边。
为了唤醒“沉睡的江滩”,泰州市以创新的思维,先后编制、修编了《泰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纲要》,明确了沿江开发的战略定位、空间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为集约、有序、高效推进沿江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进新型城市化,交通是基础。 2003年,泰州率先开工兴建沿江高等级公路,全长90多公里。这条与长江并行的高等级公路,让泰州市腹地的条条大路通向了沿江,形成了对接沿江、连通沿江的路网体系。
之后,沿江港口、道路、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 7个重点开发区拉开了“七通一平”建设的序幕,一批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变电所等工程纷纷启动……泰州的城市化步伐在沿江大开发中日益加快。
“城市化与工业发展如影随形,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协调共进,已成为泰州推进沿江大开发的重要模式。”泰州市发改委主任张小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沿江大开发10年,是泰州城市大变化的10年。目前,泰州已在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一主两副两小两重点”的沿江城镇空间多中心层次体系。
更让人称奇的是,沿江大开发没有给泰州的沿江地区带来“污点”,更是扮靓了这块地区。产业开发与生态建设同步实施,沿江产业带与沿江生态带、风光带、文明带协同推进,沿江地区已成为泰州新型城市化建设中极富魅力的大江风光带:从高港的海军文化主题公园,到泰兴的天星洲湿地,到靖江的牧城公园,一条滨江生态长廊与产业长廊交相辉映……
(本文来源:湖州日报)
来源:
作者:
李晓俊 杨骏 徐立冬
编辑:
陆海旻
每日关注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 科学谋划 加力加速 全面推进金塘开发建设
- 开发区搭台让电商唱好戏 下沙37家抱团谋发展
- 重投入 快开发 挖潜力 衢江特种纸业抢抓发展机遇
- 孙景淼:科学开发海域资源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 杭州经济开发区为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亿元扶持资金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