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
人物名片
傅阿伍,1949年生,吴兴人。撤地建市后,为一届市委委员。曾任湖州市郊区区委副书记、区长,代理书记;市委常委、秘书长; 1991年调任嘉兴市委常委、副市长;1998年调任湖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 2013年退休。
30年前,嘉兴地区的交通状况可以用“无船路不通”来形容。
当时嘉兴地区下辖10个县,地委所在地湖州前往东部六县只有318和104两条国道可以通行,而且还得分别绕道吴江和杭州。
撤地建市时,特别是在湖州市东部平原,轮船和农船成为老百姓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
作为湖州市郊区首任区长的傅阿伍谈起那段历史很是感概,他说,因为区政府设在东大院,每次前往郊区开展工作都得在骆驼桥河边上船,乘坐汽艇前往,“来去练市要10来个小时,哪里谈得上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当时都是每周安排时间在乡镇跑,一住就是几天。”
这样的交通状况,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十分不便。当时的湖州市郊区总人口76万,下辖南浔、双林、菱湖、练市、织里和埭溪六个分区,46个乡镇,其中不通公路的乡镇达到80%以上,“老百姓很少来城里。 ”
此时正值农村全面实行了联产承包制,农村释放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加大商品交流力度成为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傅阿伍说,“当时加快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是城乡交通问题。”
1984年,湖州市郊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两大发展战略,分别是“全力发展工业”和“交通先行”。傅阿伍记得,当时的党委政府班子立下誓言——通过实施两大发展战略,乡镇工业每年要实现翻一番、 6年内实现乡乡镇镇通公路的宏伟目标。
为了践行这个诺言,特别是彻底改变“无船路不通”的交通瓶颈,郊区政府成立了乡镇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傅阿伍任总指挥,各分区成立分总指挥部,各乡镇成立指挥部。
一场改变城乡交通的历史变革拉开了序幕。
“当时整个郊区每年的财政支出不足200万元,这笔钱对于这场交通变革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傅阿伍回忆称,当时的银行对于交通事业的支持更是没有政策可循。
实施优先发展,没有财政金融投入怎么办?出路只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让老百姓发自内心支持这项庞大的事业。
建造公路,第一个遇到的是土地问题,傅阿伍谈起这个事情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们在当时利用存量的集体土地,通过创新办法与公路过境的农民土地进行调剂,“这是个通盘考虑,不能牺牲农民的利益,尽可能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便利。”
还有就是土方工程,以乡镇为单位,“自家孩子自家抱”,发动当地老百姓义务参与工程建设,傅阿五形容那时不论是党政干部还是普通农民,大家都有一股劲,且都具有牺牲自我利益的精神。
因为当时的郊区水网密布,建造公路需要建造大量的桥梁,为此各地乡镇企业纷纷站了出来,分别承担了建造桥梁所用的钢筋水泥。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这样的全员认同下,第一条晟舍通往织里的公路建了起来,“织里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童装和床上用品加工户,但都是挑着扁担四处闯荡,建设一个集中销售市场迫在眉睫,公路的建成打通了与外地客商的直接联系。”
嘉兴地区撤销前,曾经规划过一项交通事业——“建设湖盐线”。
“文件刚下不久,地区就分成了湖州和嘉兴,留下的湖盐线计划因为在郊区境内,我们就顺势规划在了‘交通先行’中。”傅阿伍告诉记者,因为是分段实施,这条公路后来成为连接郊区多个乡镇的主要道路,为沿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捷。
谈起当时,傅阿伍说道,从1983年成立郊区到1988年撤销郊区,五年中郊区境内除少数边缘乡镇外,基本实现了乡乡镇镇通公路。
傅阿伍说,“从‘无船路不通’到乡乡镇镇通公路,这是我市交通史上的一个基础性、开创性的壮举。”九十年代后,我市又陆续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县县区区通高速,还有刚刚通车的高铁,这一次又一次新飞跃,是湖州城乡大地一直追逐的“交通梦想”,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的希冀。“我是伴随撤地建市30年来,在湖、嘉两市机关工作的,亲历和见证了这30年的巨大成就。”采访中,傅阿伍思绪万千,有着许多感概,“最使我铭记在心的有二条,一是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二是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只有时刻想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今年4月已经退休的傅阿伍,在家门口体验了疾驰的高铁,他坚信湖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美好。
(本文来源:湖州日报)
- 30年发展有目共睹——访湖州市委委员张维娟同志
- 3D打印在股市被炒上天 在人物照相上却生意惨淡
- 30首"美丽浙江"入围候选歌词敲定 浙江之歌静待发声
- 倡导见义勇为精神 嘉兴市隆重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人物
- 钱报系列梦想公益片寻找“追梦人” 小人物大梦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