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气温连续多日突破40℃,各家医院的情况怎么样?中暑病人多吗?
80岁老太太买菜昏倒
80多岁大伯未完全康复
浙医二院急诊室,前天收治了两位中暑病人,一位是28岁的公交车司机,属于轻度中暑,输液之后很快恢复。
还有一位是80多岁的大伯,情况相当严重。浙二急诊科主任张茂说:“这位大伯因为很长时候在烈日下劳动,中暑后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出现生命危险。目前病情已经好转,但还未完全康复。”
前天上午10点多,还有一位80岁的大妈买菜回家,在官巷口中暑晕倒,被送到省中医院救治。
晕倒的大妈姓杨,80岁,家住清波门。急诊室护士说:“阿姨送过来时,大小便失禁,不能开口说话,只知道点头、摇头或者眨眨眼。”
杨大妈的女儿很快赶到省中医院。她说:“我妈妈以前有冠心病,还有糖尿病史。”早上8点多,杨大妈一个人去龙翔桥菜市场买菜,回来在车站等公交,突然就晕倒了。
医生说,阿姨这次晕倒是因为突发脑梗塞,好在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120担架工说
今年中暑病人不算多!
昨天和前天,市区几家医院门诊和急诊室传来这样的信息:虽然气温急剧上升,中暑病人的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
浙医二院急诊室,前天收治两个中暑病人。昨天到下午5点,都没有中暑病人就诊。
新华医院急诊室,前天收治了两三例单纯中暑的病人,症状轻微。120担架工吕师傅说:“因中暑被120送到新华医院的,我们还没遇到过。今年中暑病人不算多。”
市二医院急诊室,昨晚没有中暑病人。值班护士长说:“虽然今年气温很高,但是今年的中暑病人比去年少多了。去年大多是工地的建筑工人来挂盐水。”
省人民医院急诊室,也没找到中暑病人。一位男护士说:“反倒是半个月之前,送来的中暑病人比较多。这几天,中暑的病人反而少了。可能因为户外工作者们都提高了警惕有关吧。”
只有笕桥医院,昨天有四五位工人因为轻度中暑,来门诊挂盐水,晚上都出了院。
浙医二院急诊科主任张茂总结说:“最近中暑病例没有明显增加,是因为气温破纪录,媒体一宣传,全社会的防暑意识都提高了。少晒太阳,多喝水,市区空调房也多,一旦有中暑征兆,在空调房多待一待,就能恢复。”
中暑病人少
与注重劳动保护有关
中暑患者少了,可能和许多户外工作的单位,调整上班时间有关系。
记者昨天在浙二医院附近转了一圈。下午4点多,在马市街边停车开车,都没有收费员来收钱。一问才知道,自从气温突破40℃,停车收费员都休起了“高温假”:中午11点到下午5点,可以回家休息,不用上班。
安徽人陈大姐说:“我来杭州四年了,今年最最热。领导们也怕我们热出病,所以停车费也不在乎了,让大家多休息会儿。下班时间没有延长,还是晚上八点半。”
环卫工人的上班时间也有调整,中午11点到下午4点,可以坐在路边乘凉,不用扫地。林司后的环卫工罗师傅说:“在杭州扫了三年地,第一次碰到高温假。工资也不少发。”
中暑病人不多
“空调病”“肠胃病”多了
这些天,因为天热引起的其它“毛病”多了,比如肠道疾病和“空调病”。
新华医院急诊室最近几天,每天都要收治二三十位感冒病人。“基本都是吹空调引起的。”急诊室主任周冰之说。“空调病”是因为长时间生活在空调房里,因空气干燥、不流通,室内外温差大,出现鼻塞、头昏、流涕等感冒症状。
预防空调病,要避免对着空调直吹,同时室内外温差最好保持在5℃—7℃,每隔两三个小时开窗换气一次,晚上睡觉最好关掉空调,保持室内通风。最重要还是加强锻炼,适当出些汗,加速新陈代谢,快走、慢跑都是适宜的运动。
浙医一院急诊室,昨天拉肚子的病人不少。
消化科王医生举了个例子,前天有个人,半夜吃了海鲜,回家后喝了点凉水,结果拉了一晚上肚子,送到急诊室人都虚脱了。
“因为天热,容易引起食物腐坏。苍蝇也多,食物会受到污染。”王医生提醒,越是天热,越要少吃隔夜饭菜,餐具要消毒,不要喝生水。
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特别要注意,夏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大、进进出出忽冷忽热,这样脑部血管就会反复舒缩,很容易晕倒。(都市快报)
- 空调不开熬了两天 59岁大妈得了“热射病”生命垂危
- 没出门暴晒也没劳累 她重度中暑体温41.7℃生命垂危
- 绍兴市昨发布高温中暑预警 正午前后应尽量避开出行
- 杭城中医推荐8款解暑汤粥 你也可以照说明试着做
- 空调不制冷、刹车失灵 汽车频“中暑”忙煞维修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