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日报杭州7月29日讯高温持续,多日无雨,许多村庄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旱情。听说东阳市东阳江镇八达村已经停水半个月之久,村民都靠挑水度日,记者从金华驱车前往八达村采访。
从东阳江镇一路往山里行驶,绕过横锦水库,大约40分钟后才到达水库上游的八达村。午后2时,即使群山环抱,村庄还是笼罩在一片热浪之中,路边植物的叶子都被烤得焦黄。
八达村是东阳市东阳江镇最大的山区村落,现有人口1400多人,2004年,行政村(居)调整后,这里又成了东阳江镇八达工作片驻地。
“半个多月不下雨,家里自来水早没了。”住在八达中心组42号的许祖绳拧开家门口的水龙头,连一滴水珠都没有。
地处横锦水库上游的八达村周边有金溪、大溪两条溪流贯村而过,因为上游有八达电站水库、天秀坑水库蓄水发电排水,村民用的自来水来自于村东部的深山坳。
“村里的自来水水库干了,这几天家里吃喝的水,都是老伴从100多米外的大溪里挑上来的。”75岁的许祖绳和老伴蔡荷花种着一小片葡萄地,原本在屋后的一口池塘里挖了条渠道,引到葡萄田里方便灌溉。随着连续的高温干旱,如今池塘的水位已经降到渠道口之下30厘米处,老人每天得自己挑水浇田。
根据八达雨量监测站提供的资料,八达从6月中旬开始就基本无雨,天气转晴,进入高温干旱季节。
“住在山上的都没水,我们住得低,有时候勉强还能接到一点。还好我们家有口水井。”村民徐普高说,这几天,每天来他家接水的村民少说也有三四十人。打开井盖,水位已经比之前低了三四米。
在村祠堂边的小水沟边,记者看到,水沟里的水已不多,有些浑浊。村民吕金才用水勺轻轻舀起水,倒进自己带来的塑料桶里。“动作要轻,以免整个沟里的水变浑。”
停水对八达村来说,并不是一件稀奇事。“这几年来,只要连续不下雨,几乎夏天都要停水。今年干旱来得早,持续时间也长。”63岁的村民吕菊芳回忆说,“最严重的是在1967年。那年夏天持续50多天没下雨,八达村两条溪流干了,山上的树木枯了,庄稼也死了,大家都要到村东角的龙潭去取水。”
这几天,不仅引自山泉水的“自来水”断流了,田里的灌溉用水也成了大问题。
从八达村的新屋房畈、八十畈,到下角畈,再到圳田畈,如今,通往稻田的水渠已断流多天,田里开裂的泥缝足足可以伸进手掌,禾苗已开始发黄。旱地上种着很多玉米,叶子大多被晒得枯黄,放眼望去甚至找不出几片绿叶。山路不好走,村民年纪又偏大,为了给庄稼浇水,一些村民只好两人合作,用肩膀抬着一桶水上去浇灌。正在采摘玉米的村民吕松喜说:“按正常年景,这些玉米是要过一段时间才收的,可是因为干旱,没熟的也只能提前收,产量要比去年减少一半。”
“我们村也没水!”在八达村对面,记者遇到尚舒村村委委员杜岩银,他说,八达片这里十几个村庄,大多都是这样的情况。靠着山水供应村里的用水,一旦遇到连续的高温无雨,就开始断水。村民徐梅新凑上来说:“尚舒村400多人口,只有4户人家有水井水,互相调剂省着用。现在洗澡、洗衣服都是骑车到深山里去。”
山里许多过去水流不断的溪流,如今也变成了大水坑,成为村民洗澡嬉戏的场所。杜岩银说:“现在的水还够用半个月,要是再不下雨,连溪流都干了,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杭州市区7月只下了4毫米雨 浙中北局部旱象露头
- 20天雨没下透过,西湖龙井转眼成了黄脸婆
- 遂昌喷灌工程解决干旱季节茶园灌溉缺水问题
- 秋风起皮肤也进入“旱季” 一周洗澡3次少用沐浴露
- 秋风起,皮肤也进入“旱季” 洗澡不要太勤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