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30日讯2013,与传媒相关的并购风起云涌: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阿里巴巴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浙报传媒31.9亿元收购边锋、浩方……下一场并购将在何时发生?下一个主角又会是谁?
今天,西子湖畔,2013中国新媒体峰会暨“中国新媒体影响力30强”颁奖盛典如期而至。这场由浙报集团主办、传媒梦工场承办的国内新媒体盛会,吸引了众多业内大佬前来指点风云、头脑风暴。由传媒梦工场首发的《POP,媒体未来式》研究报告,提出的未来POP的媒体生态格局——自媒体(Personal media)、机构媒体(Organization media)和媒体平台(Media platform),更令人耳目一新。
自媒体“未来”在哪里?
青龙老贼(知名自媒体人,Wemedia创始人):我自己在做自媒体过程当中,包括和很多知名的自媒体人交流沟通时发现,自媒体人都是传统媒体出来的人写写东西,但除了写写东西以外,对商业化和社会沟通交流方面是“瘸腿”的,自媒体如果单纯卖字卖广告去生存肯定是不靠谱的,你必须通过品牌和在这个行业里的影响力,真正能够影响到一些人,影响到一些行业,从而把它产品化、体系化,这可能会带来新的商业化模式。
魏武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要说自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可能最大问题是传播渠道。内容生产是自媒体一直以来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没有办法持续写东西。现在我看到第二个问题,就是传播渠道。未来自媒体人不仅要写东西,还要想办法在不同渠道上折腾,这样一种运作态势可能会有一批自媒体人死亡。但也会有另外一批坚持下来,因为这个事不好做了,坚持下来才有价值。
李岷(虎嗅网创始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自媒体人就像鱼,很多年前大家都在水里游,只能用鳃来呼吸,但陆地起来了,我们需要用腿来走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化,对于自媒体来说,除了写文章之外,还要做产品,还要做服务。
机构媒体如何“转基因”?
王晨波(《中国新闻周刊》社委、新媒体CEO):今年上半年很多传统的报刊杂志在经营上有20%至30%的下滑,很多业内人士都觉得这是一个拐点,这种传统的机构转型压力和危机感是最强的。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做有组织的自媒体。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非常困难。要颠覆原来的组织架构,需要在内容生产,经营流程、推广等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需要传统媒体领导有特别强的个人意识和执行力。还需要传统媒体人从原来只会采编,变成专栏作家+产品经理的角色。
在新媒体这块,受众在哪我们就去哪,不管是微博,还是无线客户端、网站都向受众贴近。我们在全球有2000多位记者,下一步我们要给这2000位记者分层次建立他们的专栏、博客、自媒体,真正变成有组织的自媒体。
霍莉(深圳晚报副总编辑):机构媒体怎样留住人?这是自媒体对机构媒体的一个重要挑战。我手里确实有几个在行业里比较强的专业记者,他们愿意留下来的原因有二:一是非常宽松的平台,没有任何考核机制约束他们;二是鼓励个人创新,我们给记者一个个人工作室,每个人都是工作室的主任。按照POP的说法,我们是机构媒体,我们也在做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并且跟国内比较活跃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合作。所以我们对自媒体是完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我们虽然是传统媒体,但没有让非常专业和优质的记者感觉到不自由,所以也有一部分人愿意留下来。
传统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这三者的基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转基因非常难,可能会变成非常好的东西,也有可能是死亡。如何融合是我们正在考虑的,每一个传统媒体在多年本土化经营之后都会产生优质的渠道整合能力和优质的客户资源,这两者是许多社会化运营机构梦寐以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搭建自己的营销平台,占据最接地气最优质的渠道来做自己的事情,吸引其他机构和平台跟你合作,包括分享利益。
董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我们要拥抱自媒体,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比较早推出了奖励办法,河南日报所有栏目都要开官方微博,河南日报要开法人微博,在腾讯上已经开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法人官方微博发布厅,所有河南日报媒体微博都会在发布厅里发布。同时在河南搞了一个土政策,官方微博、原创微博可以参加河南省新闻奖。机构媒体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过去我很悲观,觉得没有价值,因为所有新闻来源无法掌控,新闻走向也不是你掌控的。但现在想法不同,我们做媒体平台,首先要关注自媒体,另外要做自媒体,还要整合自媒体,这样才能产生价值。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媒体微博可以带来的流量非常重要,媒体微博的影响力和商业化有哪些特点呢?我所知道的有一家媒体,号称500万粉丝,加V粉丝的比例非常低,仅仅0.3%至1.0%,但是我们发现加V粉丝对微博转发量有较大促进作用。原创微博对增加微博转发数及评论数作用最大。想增加粉丝,关键在于增加原创和持续更新。
未来式——“雨林生态”?
王晨波(《中国新闻周刊》社委、新媒体CEO):要有好的双赢和好的规则,因为在PC时代,网络用非常低廉的版权费把传统媒体进行压榨式的利用,更何况在新媒体时代连内容带人都要被拿走。未来应该是双赢的游戏规则,有这么一个前提会更好。
霍莉(深圳晚报副总编辑):如果POP三方构成一个雨林生态,就需要打造一个和谐共存,互相共融,互相依存的良性环境。机构媒体应持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作为机构,我们马上开一个专版就叫自媒体人,也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再加上自己培养的自媒体人和其他自媒体人进行一种合作,给他们提供多平台发布的机会,包括多平台融合的机会。至于游戏规则,其实任何机构没办法做,这个规则是生态自然磨合的产物,我想目前正在磨合和镇痛的过程中,我们也愿意为整个过程做一个探索。
吴茂林(网易新闻新媒体中心总监):不管是自媒体还是机构媒体,好的内容一定会得到更好的释放。我们作为一个开放的媒体平台,真心实意为机构媒体和自媒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探索合作共赢是这个时代的符号。
李岷(虎嗅网创始人):在互联网时代,版权并不是唯一和重要的问题,内容的流通和交换也应该形成共识,传统媒体有很多很好的人才和资源内容,如果向新媒体开放的话,我们可能会开创一个更大的未来。
- 传媒梦工场发布2012社会化影响力排行榜 探讨新媒体未来
- 寻找媒体的未来形态 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决战北方
- 锐力传播,光耀未来 25周年钱江晚报开启全媒体蓝图
- 杭州公共自行车未来5年广告媒体经营权即将拍卖
- 报网互动——未来媒体发展之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