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30日讯今天,这个普通却不凡的名字,和她的生平简介等个人资料一起,出现在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网上纪念平台上。
和她同时出现在这个特殊祭奠平台上的,还有之前的99名器官捐献者,和她之后实现捐献的3位捐献者。经过精心准备,浙江省器官捐献网上纪念平台日前正式启用。因家属要求,我们未能在平台上看到所有捐献者的样子,甚至名字。然而,每一个捐献者都有专属位置,每一例捐赠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大爱故事。
平凡,真实人生写照
“发哥”冯周发,末3位编号是“001”,也是3年前我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成功实现无偿捐献的第一例。
照片上的他,浓眉大眼,一身笔挺的深蓝制服,仿佛还跟之前在纺织厂保安岗当班一样,随时准备热心帮忙。
2010年8月20日,冯周发像往常一样下班,可一场车祸让他再也没能醒来。
一个让生命延续的想法,首先在“发哥”的妹夫马小强心中萌发。当时,他刚刚见证了一个奇迹:一个才15个月大的贵州小男孩在病重时,父母决定捐献他的眼角膜。这一幕让马小强极为触动,在与嫂子和孩子商量后,全家人表达了捐献器官的意愿。
10月,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专程赶赴“发哥”在贵州的老家。获悉儿子的噩耗,年迈的父母伤心欲绝,可说到器官捐献时,善良的老人却表示:“要得,要得,这是好事。”随后,他们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摁下了手印……
朴实,几乎是所有器官捐献者和他们家属的真实写照。第13例孙永海,护工;第35例唐德锋,建筑工……翻看网上纪念平台上每一个捐献者的生平简介,我们发现,很多器官捐献者的身份都很平凡,可他们用行动写下了不平凡的生命句点。
善良,传递一种力量
在103例器官捐献者中,21岁的永康女孩蔡丝兰并不引人注目。但她一句无意却发自肺腑的话,让她成为我省捐献者中生前明确表达自愿捐献的第一人。
2010年9月,当时在一家美容院上班的蔡丝兰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她在街头的献血车上参加了无偿献血。妈妈吴秀叶听后愣了:“女儿,你怎么这么伟大?”小蔡笑着回答:“献血算什么,妈妈,我走的时候,要把全身都奉献给国家……”
一年后的11月,小蔡被突如其来的颅内肿瘤出血击倒后,这句话再次浮现在吴秀叶的脑海中,她艰难地做出了一个连她自己都感到意外的决定:“尊重女儿当初的意愿,替她捐了吧,让女儿活到100岁……”
“在手术室外看到女儿的遗体时,吴秀叶几次哭得晕了过去。”当时一直在现场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曹燕芳事后回忆,但当蔡丝兰的家人得知现在公民逝世后实施器官捐献的报道很少,还是毅然接受采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更多人的理解和参与。
2012年3月,吴秀叶和丈夫也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还申请加入了永康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
善良,是一种可以传递的力量。记者了解到,一些捐献者家属在经历并了解器官捐献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的故事同样让周围的人感动。在第13例孙永海捐献器官后,鄞州第二医院院长、医护人员、已接受移植和等待肾移植的患者及其家属汇聚一起,共填写80份器官捐献自愿书,演绎了一幕爱心接力的感人场景。
无名,同样值得尊敬
在器官捐献网上纪念平台上,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个捐献者的照片,甚至他们的名字也用数字代替。
“他们同样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的家属也同样做出了伟大的决定。”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属在捐献亲人器官后仍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这位协调员说,虽然亲属已经知道并接受患者即将离开的事实,但即使完全靠机器和药物的维持,多感受一刻亲人的体温和心脏的跳动,也会好受一些。而一旦做出捐献的决定,就意味着家属为了帮助别人,要放弃对患者的维持治疗,这种选择真的很难。
然而,总有一些人不能理解他们的决定。第31例徐雨文实现捐献后不久,她的妈妈徐萌仙就曾打电话给协调员曹燕芳倾诉:“小曹,我真的受不了了,他们都说我把女儿卖了!”电话那头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曹燕芳非常难受:“我很想安慰她,告诉她我们都了解她,那些不该听的不要听,可是这些话有时候是多么的无力。”
“所以,我们很想借此机会,呼吁全社会给捐献者家属更多理解和尊重。”曹燕芳说,毕竟,他们做了一件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大好事。
- “你们,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 湖州:感动在延续 今天又一位捐献者献出器官
- 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湖州首例器官捐献者
- 3岁女孩离世捐献肝肾救了3人 成年龄最小器官捐献者
- 3岁女童不小心掉进池塘溺亡 捐器官救3名重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