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1日讯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这座城市,每年吸引着多达20多万名的国外客商,常驻境外客商达1.2万名;这座城市,将全国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的170多万种小商品卖向全球,带动了1000万以上人员的就业。你若想走完这座城市里所有的商铺,即使每个商铺仅停留三分钟,也需要一年半时间……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两年多来,伴随着改革试点的不断深入,伴随着多项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密集出台,这个被誉为“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城市,犹如一颗蓄势待发的小宇宙,不断积聚着引领浙江乃至全国外贸未来发展的“正能量”。
开放促改革,改革促转型,转型促发展!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义乌呼之欲出,一个崭新的传奇正在书写!
新体制:市场采购破局
来自塞内加尔的Sall,中文名叫沙耳。在他的眼里,义乌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这里,他不但可以采购服装辅料、日用百货出口到非洲各国,还可以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网络,从塞内加尔进口农副产品、木雕销至全国。10多年来,沙耳不仅先后把妻子、儿子及家里几个亲戚接到义乌发展,还在今年年初获得了义乌市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颁发的“国际交流贡献奖”。
和所有的外贸企业一样,沙耳也明显感觉到了外贸形势的严峻。不过,这并不妨碍沙耳对于义乌未来前景的看好。“义乌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别的地方比不过!”沙耳说,虽然义乌改革试点才两年多,但已明显感觉到改革试点给公司带来的好处。
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贸易环境的便利化。他举例,以前公司出口的货物主要通过宁波的外贸公司报关,一标箱货物从收货到出柜一般需要一周时间。但去年8月义乌试行“市场采购”部分便利化措施后,这个过程只需3至4天。
通关速度加快其实只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核心改革内容带来的变化之一。省商务厅副巡视员高来鑫告诉记者,相比传统贸易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更高层次的对外贸易形式。根据八部委的联合发文,义乌眼下试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现有政策上有着诸多的突破和改革,比如,允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海关和检验检疫在“质量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的原则下,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采取便利的通关措施,在管得住的同时力求通得快;允许市场采购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报关的每批次货值最高限额从原来旅游购物贸易的5万美元提升至15万美元等。
享受优惠件的办理方式也很便捷。比如对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只要持有关资料,到市场集聚区所在地国税部门就可以办理免税备案手续。”高来鑫说。
犹如多米诺骨牌,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确立,也加速了其他多项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密集落地。义乌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全国首个拥有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权限的县级市、全省首个拥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权限的县(市)。一直困扰义乌小商品出口的“旅游购物方式报关出口的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也得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联合发文明确。
义乌商人胡加明最近已经将自己注册在江西的外贸公司搬回了义乌。他告诉记者,以前义乌小商品主要以“旅游购物”方式出口,商品“小、散、杂”,一个集装箱多达几十甚至上百种商品,若按要求申报每一种货物并报检,费时且成本较高。加上市场经营户多数不能或不愿意开具增值税发票,所以外贸公司为了避免承担较高的监管风险和税收风险,大多数都是以省外外贸企业名义报关出口的。“但是现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大大改善了我们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所以,我就搬回来了。不只是我,很多和我一样在外面注册公司的人都回来了。”胡加明说。
胡加明们的回归也恰好回应了外界对于半年来义乌出口同比增长408.2%的质疑。“义乌出口出现倍增的主要原因,是过去以外省企业名义出口转变为以义乌本地企业出口。这是义乌市场商品出口的真实反映。”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说。
新市场:线上线下互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网络经济改变着传统的商业交往和贸易方式,正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作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的领军航母,义乌的电子商务也开始迅猛发展,其“洼地效应”日益显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呈现互促共融发展态势,“做电商,到义乌”已成为热潮。2012年义乌全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520亿元。在“淘宝”,交易超过50万笔的“金冠”店铺,相当稀罕。但在义乌青岩刘村,这样的店铺却多得出奇,有统计称,“淘宝”近十分之一的“金冠”店铺都集中在义乌。快递数量同样也可佐证义乌发展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据统计,眼下义乌国内快递日均55万单,跨境快递日均20万单,电子商务快递总量已经跃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六位。
为进一步提升其电子商务人才储备,义乌市正系统谋划大规模电子商务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日前已启动了30万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义乌这座商城将成为网商、跨境电子商务的集聚中心、网货配送中心,线上线下相生互融已经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何美华说。
新市场的改变除了线上和线下的相生互融外,出口和进口的齐头并进也在义乌体现。在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下,义乌大力培育进口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正式营业后,沙耳在一楼的进口商品馆设立了“塞内加尔馆”。如今,沙耳在塞内加尔设立了该国最大的农副产品采购中心,采购的花生、芝麻等农副产品主要进口到义乌,再通过义乌销售到中国各地。由于质量好,他进口的农副产品在中国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沙耳透露,今年他将在保持出口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业务,仅花生进口量就计划达到两万吨。
据悉,义乌进口商品馆累计引进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种境外商品,建成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和东盟产品展销中心。目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一阶段顺利结顶,将于今年10月投用。
新活力:配套工程同步
4月25日至5月1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第69届年会在泰国曼谷召开。年会上各成员国表决通过了《政府间陆港协定》,由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及海关总署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与了《协定》审议工作,我国有包括义乌在内的17个城市名列其中。此次确定的我国17个城市主要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边境口岸城市,义乌是我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唯一一个被列入的内陆城市。
借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无水的义乌港已经成为综合功能完备的“始发港”和“目的港”。“这对我们进口商来说,真的是件大好事。”义乌商人王何云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清关是进口业务中最为烦琐的环节,以前公司的进口货物都要先到宁波清关,有时一个货柜要在宁波滞留两三个月,耽误生意不说,仅滞箱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随着义乌港一期投入使用,王何云的进口货物可以直接运到义乌,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办事效率,还能节省不少成本。
除了交通物流平台的加快建设,其他配套改革的同步推进,同样为义乌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省发改委副主任姚作汀告诉记者,为保障和服务义乌改革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在2012年6月、9月两次分别下放了357项、406项省级部门行政审批及管理事项。今年,义乌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商事登记、园区前置集中审批、贸易主体设立快速审批等省级行政审批试点,开展投资项目“三制”办理,有效压缩审批时限。力争把义乌打造成省内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的区域。“义乌市企业(贸易)主体设立快速审批试点方案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已提交审定。该方案将实现企业(贸易)主体设立由30天左右到10天以内的大提速。”姚作汀说。
而据何美华透露,正待国务院签批、配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贸易金融改革方案,将涉及贸易链的多个环节,“可以说,对贸易便利化有利的金融政策在义乌都有望得到实现。”
- 国际贸易改革捧出靓丽成绩单 “义乌模式”再出发
- 义乌人行道违法停车贴温馨提醒单 20分钟内开走免罚
- 正值对欧美圣诞产品发货高峰 走访企业探冷暖
- 联合国难民署官员到义乌考察 望展救灾物资采购
- 38.5℃,义乌“清凉指数”排金华市第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