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1日豪雨,仅湿土10厘米
西湖景区2000亩茶树受旱灾影响 占全景区30%左右
到哪里去找愿意挑水的茶二代
2013年08月07日 06:58:10

   浙江在线08月07日讯 高温和干旱,如影随形。长时间的高温也给杭州龙井以及西湖边的花花草草带来一场大“烤”。

  8月1日一场及时雨,拯救众多西湖龙井茶树,不过,昨天,茶农们又开始担忧旱情:“原以为天总算捅破了,要开始不时下雨了,没想到又开始天天高温。这是60年一遇的大旱啊!顶多再坚持10天,不然,连最抗旱的龙井群体种都要遭遇‘焦叶’危机。”

  ●高温下的那些事

  遭遇60年一遇的大旱:

  1日豪雨,仅湿土10厘米

  “如果眼泪有用,我们恨不得就在茶树边上哭足24小时。”

  新一轮高温又向浙江袭来,杭州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烈日当头,原本一簇簇绿油油的茶田应有的生机,现在却夹杂着红褐色,显得死气沉沉。走近一看,这些变色了的茶叶,都被太阳“烤焦”了,有一些还被晒得卷曲起来。茶农们头戴草帽穿梭在茶田里,忙着给茶叶浇水降温。

  七月的连续高温天里,茶农们每天都盼着下一场雨。终于,在8月1日下午,一场狂风暴雨乐坏了茶农们。不过,雨后,梅家坞村书记朱建鸣带领村民挖土查旱,发现雨只不过渗透到了地下10厘米左右。一般的龙井群体种茶树的根系可以超过1米,而龙井43号的根系也有20、30厘米左右,茶水之渴远没有缓解。“如果眼泪有用,我们恨不得就在茶树边上哭足24小时。”

  龙井43号种植面积少,满觉陇村算是旱情最轻的西湖景区村庄之一,该村唐村长也很担忧:“下雨后,茶树正在‘住院疗养阶段’,最多抗10天,连最抗旱的龙井群体种也有可能焦叶。”

  最严重的灾情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附近的双峰村。原本博物馆前的平地茶园里有山溪潺潺,大旱后山腰的茶农们都开始抽水灌溉,溪水根本流不到山脚,就接近干涸。

  7月11日,北高峰下茶园开始浇水抗旱,到今天已经人工浇水接近1个月。

  7月15日左右,双峰村茶园接了上千米的水管,开始抽溪水灌溉。

  7月23日左右,中天竺禅茶园也开始抗旱,寺院上下纷纷在茶园里劳作。

  ●部门回应

  启动抗旱应急机制

  西湖水紧急灌溉龙井茶

  热数据:西湖景区茶叶专家透露,西湖景区2000亩茶树不同程度受到旱灾影响,占全景区的30%左右。目前并未出现茶树大片死亡,但来年西湖龙井减产是肯定的。整个杭州范围内,茶树不同程度受旱达20万亩,占全部茶园的50%左右。

  2008年开始,双峰村就已经跟西湖水域管理处联乡结村。

  “能否用西湖水,紧急灌溉龙井茶?”村长王乃国跟水域管理处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呛”了一声,于是每天半夜,水泵把水打进村里水库,村民早上用水库水浇灌茶树,西湖水经过茶园里几公里长的临时水管,浇灌到龙井茶的根部。

  而景区各大管理处工作人员白天抗旱保绿化,夜里开着洒水车到各村浇茶树。比如,西湖景区市政市容管理处负责双峰村和梅家坞村,花港管理处负责梵村,钱江管理处负责九溪村。

  另外,管委会培训的“科学种植茶农”,每年500到800人,几年积累下来,影响了景区大片茶农。茶农们懂得科学抗旱,效率就比较高。

  西湖景区管委会已经开始制定下一步预案,如大旱过后,秋季茶叶的最佳修剪时间是几月份、修剪的最佳幅度是几寸等等,为的就是给来年更好的茶叶长势做准备。

  龙井茶各属农家,又生长在山地村落,更大程度“靠天吃饭”,相比之下,因为洒水车基本都能照顾得到,杭城绿化情况稍好。而杭州市绿化委员会城区绿化办公室7月25日就向社会各界发出的倡议——希望全市人民“各浇门前水”,保住一片绿,这个应急举措也取得效果。

  40岁以下的青年

  不愿意挑水也挑不动水

  后继无人

  这才是最要思考的

  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茶叶协会专家商建农认为,水是第一位的,建设茶园水库、平地喷灌系统等,也许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措施,当然,投入产出比,也需要考虑,如果投资太大,而大旱仅60年一遇,是否值得?

  上世纪70年代,双峰村曾安装喷灌系统,上世纪80年代茅家埠也装了喷灌系统。但未遇大旱,并不常使用,也就慢慢荒废了——这样的喷灌系统,只有在特别严重的干旱情况,或者是山林防火才有效果。

  像今年这样的天气,喷灌系统就发挥了大效果,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今年年初新亮相,杜鹃属不耐旱的植物,不过,因为园内安装了喷灌系统,这种娇滴滴的“小娘子”长势还不错。

  抗旱考验茶农,“农”原来就是和天抢饭吃,地里刨食的职业,吃苦耐劳是最基本的品质。可是,因茶发家,村里40岁以下的青年细皮嫩肉都不愿意挑水浇茶园,也确实不太能挑得动。

  山上抗旱的,不是50~70岁的本地茶农,就是工钱200~300元每天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个跟“茶二代”传承手工炒茶的道理是一样的,读了大学的村民,家里经济条件又好,谁还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

  抗旱抗旱,一是看天,二是靠人。后继无人,最是需要反思。

  

【新闻鲜晨多】8月13日:高中一夜变小学 500名高三学生很尴尬

【新闻鲜晨多】8月12日:台风“尤特”越来越近 热魔上演“最后的疯狂”?

【专题】直击浙江高温抗旱

【新闻鲜晨多】8月9日:持续高温致产量锐减 杭城近期23种蔬菜价格集体上涨

【新闻鲜晨多】8月8日:"马6"冲进夜宵店爆炸起火 女乘客被烧死店内8人受伤

【新闻鲜晨多】8月7日:当热已成灾害 我们需要更加及时有效的反应机制

【专题】“烧烤模式”要到何时?关注浙江高温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杨晓政 实习生 吴杭 编辑: 陆海旻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万亩茶园经受生死“烤”验——“西湖龙井”保卫战
  • 【新闻鲜晨多】8月5日:万亩茶园经受生死“烤”验 西湖茶农的“龙井”保卫战
  • 太阳烤得嫩叶都焦黄了 龙井茶园来了农技员指导
  • 杭州高温致龙井茶园成片枯黄 明年减产成定局
  • 高温旱情让幼苗受伤 光明寺水库开闸放水保卫龙井茶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