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巡线员孔祥松在山顶喝藿香正气水防止中暑。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2013年06月21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开放空调,供在校的学子们打地铺避暑。
新华网杭州8月7日电(记者王政)南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气温不断创几十年极值。继杭州、江西之后,上海中心气象台7日发出最高等级的高温红色预警。预警就是民情,预警就是号召。将高温警报当作保障民生的号令,并切实采取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酷暑天气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高温警报首先是“身体警报”。持续高温酷热,导致上海今年夏天已出现10余人非职业中暑死亡,浙江等地还出现了罕见的“热射病”,患者体温超过40摄氏度、生命垂危。在高温酷暑之下,最大限度减少甚至停止户外作业,加强劳动监察,保障民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是当前防御高温干旱的重中之重。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档”,是高温警报下保民生的基本要求。高温酷热天气加大了城市用水用电负荷,民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使用更集中,一旦出现停水停电就会极大影响民众基本生活。最新统计显示,湖南因旱饮水难的人数已增至149万,部分城市居民无水可用,不得不举家入住宾馆。确保城乡居民的水电供给,是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高温天气,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掌控调度,还得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杭州市日前就要求,所有安装空调的公共场所以及避难场、防空洞,向公众免费开放;宁波、温州等多个城市,为降低高温少雨带来的影响,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人工增雨,让一些地区获得了难得的雨水和清凉。
中央气象台预计,7日高温天气更加严峻,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至41摄氏度,局地42摄氏度。面对仍将持续的高温天气,更应防止旱情进一步扩大。俗话说,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干旱具有持续性、滞后性,与其寄希望于一场雨、一个台风,不如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防御准备,真正做好抗旱保民生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