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8时50分,本报与浦江县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农民赛诗会,在新光村妇女锣鼓队的精彩表演后,正式拉开了序幕。若静心聆听乡民的吟诵,你会发现,每首带着泥土味的诗里,都熔铸对家园的热爱,对人生的体悟,对未来的期盼。
浙江日报8月8日讯浙中浦江,虞宅镇新光村,历经270年春秋的灵岩古庄园,久违了这般的人气与热度。55岁的岩头镇大岭脚村村民陈兴奇,穿着蓑衣、戴着笠帽,大大方方跨上阶梯。他还没走到赛台中央,就引发了阵阵掌声和欢笑。
这个夏天,从农民到诗人,距离不再遥远。荷着一把锄头,提着一把扫帚,拎着一篮葡萄,25名来自全县各地的农民诗人,用最朴素、最乡土、最真挚的方式,吟唱出了内心的声音。原本古老沉寂的诒毂堂,顿时生机勃勃。
15号选手是66岁的朱玉堂,身为新光村村主任的他,一直在守候灵岩古庄园的复苏时刻。他说,比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灵岩古庄园被更多人知晓。
诗里的情愫:
乡村的复兴
8月7日21时,朱玉堂还在诒毂堂里来回转悠。村民劝他,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台比赛呢。可老朱不放心,仍一遍遍查看赛台布置,一次次嘱咐工作人员。“举办农民赛诗会,是新光村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千万不能马虎出错。”老朱一脸认真地说。
自己的比赛就不重要啦?记者问道。老朱笑而不语,只是快步走到古厅堂的柱子旁,拧开吊扇开关,热情招呼我们坐下。高悬的风扇,有节奏地转动起来。阵阵凉风之下,老朱打开了话匣子:“比赛固然重要,可办好这场赛诗会更重要。新光村沉寂二十载,现在终于迎来了大好机遇。”
新光村,俗称廿五都朱宅新屋,直通建德、桐庐、富阳至杭州,为浦江的西大门。该村的古建筑——灵岩古庄园,始建于270年前,共20多幢、200余间,总面积两万余平方米。据传是灵岩公朱可宾请杭州高级规划师设计,其品质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新光人就意识到保护古村落古建筑的重要性。为此,历届村两委班子立下不成文规矩,老房不能私自拆,新房不可随意建。然而,这样的坚守,也让新光人感到迷茫。不能拆老房,就意味着村庄建设停滞;不能建新房,村民就无法改善生活。
“是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老朱说,去年,在各方努力下,新光村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按照县里的计划,明年将正式启动古村落保护开发。今年村里将继续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新光村有望成为13公里茜溪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一颗明珠。
受爱好诗文的乡民影响,大约三四年前,仅读到小学三年级的老朱,也开始学习作诗。数年来写下的几十首诗作,大多是对新光村发展的期待。他说,这座浓缩300年浙商传奇经历和故事的江南大院,这个汇聚杭派与徽派建造技艺的建筑博物馆,处处蕴藏着天、地、人和谐理念的古庄园,承载着乡民的心愿,应该重新展现它的价值。
次日比赛结束,老朱只拿到了优胜奖。但他没有丝毫沮丧,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是最大的赢家。“赛诗会能让更多人了解新光村,这是好事。”原来,老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乡村的复苏,又岂是老朱一人的期待。从浦江海拔最高处——花桥乡高塘村赶来赛诗的村民盛先有,在外闯荡多年,最终决定回乡种植高山蔬菜。台上,他大声吟诵道:“村庄远在云霄头,时有凉风清涧流……盘中蔬果农家乐,酒上窗台亲友酬。莫道星辰留远客,天明方醒不枉游。”
35岁的盛先有坚信,家乡的山山水水,就是最好的资源,蕴藏着山乡人的所有希望。
诗里的哲学:
家园的守望
9时50分,比赛进入胶着阶段。加上配乐,穿上古装,拿上农具,或者干脆用浦江乱弹、小锣书的方式唱出来,参赛者开始各显神通。1974年生的陈昭君,撑着一把漂亮的油纸伞,轻盈地走上了赛诗台,翩然起舞。陈昭君说,她虽是大畈乡人,但曾在虞宅镇虞宅村生活过一段时间。架在壶源江上的古廊桥——席场桥,深深地驻进了她的心里、梦里。于是,她用一首《鹧鸪天·廊桥梦》和“渔歌残照廊桥梦,尽在如斯山水中”的美丽词句,吟出了席场桥的古与美。
然而,对于故土和家园的热爱,并不是优美的诗句能全然表达。来自革命老区黄宅镇上市村的村民黄照,用慷慨激昂的声音,表达了对水晶污染整治的感想:“多少年来,千家万户作坊式的水晶产业,富裕了百姓,但也污染了我们的河流与土壤……”
在浦江,水晶是绕不开的话题。从虞宅镇虞宅村的一颗八角珠水晶开始,历经28年发酵,水晶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高峰时期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产量占全国水晶工艺品生产总量的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然而,部分小作坊难以监管,乳白色的工业废水,汩汩流入江河,污染自然环境。
“飞渣满县畴,浊水遍地流。净土蒙尘秽,肥田变废丘。同心栽绿肺,妙手绘金瓯。铁腕施良策,诗乡展画轴。”42岁的黄照,声音铿锵有力。他说,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浦江铁腕治污,是对家园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
无独有偶。不肯透露诗文内容的朱玉堂,吟诵的主题,原来是《赞水晶整治》。“水晶整改进行中,百载民生堪入胸。废水污渣需处理,前方后院要腾空。人文发展吾身愿,产业提升众心憧。莫忘关山沧海事,乡村美丽挂长虹。”
老朱说,新光人都知道,天、地、人和谐相处,才能持久永续下去。以水环境治理,倒逼水晶产业转型升级,终究是为了浦江的可持续发展。
诗里的态度:
人生的转换
7时50分,开往新光村赛场的大巴上,长得憨厚黝黑、1975年出生的陈志敏,和1986年出生、白白净净的高泽卫坐在了一起。“原来,你也是外地人。”双方惊讶地发现,自己不是唯一参加这场比赛的外乡人。
对江西人陈志敏来说,浦江就是他深深爱着的第二故乡。从1996年到浦江创业,他开着挖掘机,走遍了这里的每个角落,看遍了这里的山水风光。“浦江是书画之乡、诗词之乡,文化氛围浓厚。我在高中时,就喜欢文化活动。来浦江的第二年,就开始学写古体诗。”
车上,陈志敏与记者分享了他的作品。作品的题目和内容,让我们为之一震——《城市变奏曲》:田庄信步碧波园,不见儿时旧炊烟。广厦层起陵丘地,楼台缀隐山水间。古城新政施仁策,暮鼓晨钟话变迁。美丽炎黄中国梦,挖机挥臂奠桃源。
陈志敏笑笑说,在外打拼的生活,难免艰辛困苦。然而,当他开着笨重的挖掘机,站在城郊的田野上挥臂作业,或爬上高山开辟香榧林时,看到崛起的高楼、美丽的村庄,总会突生灵感。这是他挖掘机人生背后的思考,也是他作为新浦江人的价值所在。
不久前,在闲逛“浦江论坛”时,陈志敏发现了第三届农民赛诗会的征集令。打电话去县文联报名,才知离报名截止日已过去3天。但看了他的诗作后,县文联决定补予参赛资格。预赛时,陈志敏很紧张。今天他没通知亲朋好友,只是悄悄地来了:“有熟人在,我放不开。”
身材瘦削的王明光,已入花甲之年。昨晚,他从湖南匆匆赶回,只为参加赛诗会。穿着环卫工人服装,拿着一把扫帚,老人参赛的道具很简单。“我是县商场的保洁员,尽管做着最一线的工作,却也深知存在的价值。”他的自我介绍,令人动容。
而前两届的参赛者、浦江农民诗人的高手——66岁的黄浦荣,此刻坐上了评委席。这个历经生活磨难的老人,在诗文的广袤世界里,找到了全新的自我。“少了紧张,多了责任。”他说,这是站在台上与坐在台下的区别。
作为三届农民赛诗会的举办单位负责人,浦江县文联主席何金海说,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想象,那些看似简单的诗文里,蕴含着多少乐观、积极、向善的心境。生活的艰苦,绝不会让人生凋零。这次赛诗会,让人看到了诗歌传递的真善美与人生的美妙转换。
- 浙江首届村歌大赛颂唱幸福生活:浙江农民好声音
- 松阳“茶叶熏腿”获浙江农民创富大赛好点子奖
- 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开始 农民朋友一展身手
- 第二届浙江农民创富大赛颁奖 俩农民获得汽车奖励
- 不拘一格“挖”人才 农民画画家备战大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