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天凉好个秋”却还是奢望。昨天,浙江10座城市包揽全国高温城市前十名,置身“江南火炉”之中的嘉兴也依然是“烧烤模式”。愈演愈酣的“高温连续剧”,考验着政府的民生情怀:过去一个月,电力部门已组织全市3000多家企业让电于民,处理各种故障近1.7万起,在抢修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水利部门也加强了日常监测,对我市易旱地区紧急提水1100多万立方米,确保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
极端天气状态正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应急能力。“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我和扇贝之间,只差一头大蒜。”网民这些夸张的吐槽,折射出“烧烤模式”下的城市困境:据民政部统计,6月中旬以来,全国10余省市遭受旱灾,近600万人饮水困难,400多万人需要生活救助。当今日之高温与洪水、地震一样,成为一种公共灾害,全力做好应对措施,确保城乡居民正常生活,不让民生被高温烤伤,就成为需要政府出力、制度出手的公共命题。
酷暑之下,为了让市民清凉度夏,我市3000多家企业实施了有序用电方案,仅市本级每天就让电于民15万千瓦;为了让市民饮水无忧,在确保河网水位正常的情况下,我市易旱地区启动了人工引水;为了让高温下的民生有保障,全市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都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电力部门还引入“一线工作法”应对高温,晚上6时至次日凌晨,领导干部都要到营业所蹲点,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解决问题,确保居民用电。这些高温下的民生关怀,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为群众送来了及时贴心的服务。
“必须将热浪作为社会灾难问题来看待。”上世纪末,最早提出“热灾”理论的美国学者肯林堡,如此忠告现代城市管理者。嘉兴应对高温的一系列民生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的情怀和担当。因为,看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一座城市是否文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执政者能否与市民同此凉热,把关怀送到群众心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