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我们在热灾中煎熬,清凉是人们心中最大的渴望。眼下抗热灾、送清凉行动也正在全省城乡展开。昨天又见报道,绍兴市政府机关会议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党委政府议大事的地方,晚上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纳凉点。
抗热灾,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生命与健康是第一位的。尤其,来浙江的务工人员众多,他们劳动强度大,户外作业多,大多租住在农民房里,也许有个大吊扇,但扇起的是热风。即使有个空调,恐怕也舍不得用,一个夏天下来,大笔电费开销会令他们心疼。
过往夏天,单位食堂熬点绿豆汤或金银花茶,领导慰问送点饮料或几条毛巾、几块肥皂。这些当然是需要的,但一定不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最渴望的。他们的渴望也许有很多,但在高温下劳作一天后,晚上能美美睡上一觉一定是最渴望的。这对众多城里家庭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可不少民工的蜗居处,如蒸笼一般,如何安睡?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好的精神和体力应对高温作业,这精神和体力也是养家糊口之本。
弄清楚他们的渴望,创造条件让他们睡个好觉,应是当下抗灾行动中的一件大事。绍兴市政府机关会议中心整晚免费向他们开放,是一份清凉大礼。“儿子,你猜我现在在哪儿?市政府会议室。这里有空调,住着可带劲儿了,我跟你爸都住了4个晚上了。”这是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董彩凤与远在老家儿子的通话。她还激动地现场编词,用豫剧唱起“绍兴是个好地方”。
绍兴市政府这份“清凉”很让人受用,但此举能起到示范作用吗?一个会议中心,接待能力实在有限。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拥有会议室或各类活动室等,他们愿不愿意免费向公众开放呢?从操作层面上讲,不难,安排几个管理人员就成。但这个不难的前提是,心里得装着群众。为什么一些机关单位不屑做这样的事,他们不是怕花钱(其实也不用花什么钱),而是担心这些人“不够体面”,把环境弄脏,把秩序弄乱,带来各种不安全隐患。
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在感情上亲近群众。亲近群众,才会走近群众,视他们的苦为自己的痛。当极端天气成灾,他们到这里度夏过冬,到这里避暑防寒,不就是“回家”吗?门难进,脸难看,群众害怕呵斥要避开走的地方,那不是我们的机关单位,那是封建衙门。
当免费向公众开放机关会议中心这样的清凉风遍吹,很多民工不用拥向地铁乘凉,也不再成为新闻时,也许就是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结出硕果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